在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一個月后,4月20日,新聞出版總署發布了《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與以前的規劃不同的是,該規劃新增加了11個專項規劃,《報刊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作為11個專項規劃之一,首次發布,引起業界廣泛關注。《規劃》既有方針原則,又有具體目標,字里行間傳達出重要的政策信息,指明了未來5年報刊業發展的方向,值得業內人士認真解讀。
首次規劃,意義重大
在編制《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過程中,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明確指出,“十二五”規劃是中國走向2020年關鍵階段的行動綱領,科學編制、戰略決策,意義十分重大。務必要用精兵驍將,集中全行業的智慧完成好,使其具有科學性、全局性、前瞻性、實踐性。《規劃》充分體現了這些特點。
“十一五”期間,我國報刊業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時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新出臺的報刊業發展規劃,其制定的方針就是要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為報刊業在“十二五”期間的發展指明方向。《規劃》明確提出,要提升主流報刊的輿論引導能力,把握話語主動權;堅持轉變發展方式,優化報刊產業結構;堅持以體制機制創新和科技進步為動力,深化報刊體制改革,以技術創新帶動報刊產業升級;堅持完善和加強報刊管理長效機制建設,為報刊業發展營造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規劃》對報刊業未來5年的發展目標、工作要點、保障措施等,均有比較具體的部署。“新的報刊業‘十二五’規劃令中國報人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同時,《規劃》發展思路清晰、具體內容明確,對中國報業未來的轉型升級意義重大。”中國報業協會秘書長余清楚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此評價。
目標明確,任重道遠
《規劃》對未來5年我國報刊業的發展提出明確目標:“十二五”期末,實現千人擁有日報100份,人均消費期刊3.1冊。報紙出版業產業增加值平均增長2.5%,期刊出版業平均增長4%。實現期發行量超過百萬份的綜合性日報20種,期發行量超過百萬冊的大眾服務類期刊30種。未來5年我國將形成10個左右具有較強輻射能力的報刊出版產業集聚中心,打造10家左右跨地區、跨行業、跨媒體經營的大型國有報刊傳媒集團。
這些目標與2006年12月31日出臺的《新聞出版業“十一五”發展規劃》中的報刊發展目標——到2010年,報紙出版預期達到2030億印張、500億份;期刊出版預期達到140億印張、30億冊;預期實現國民百萬人均年消費期刊2.4冊,每千人擁有日報90份,報紙普及率每戶平均0.3份——相比,增量并不很大,這反映出《規劃》更強調報刊發展方式的轉變。
目前我國擁有1939種報紙、9884種期刊,數量雖多,但普遍小、散、弱。因此,兼并重組,壯大實力是必然的發展方向。《規劃》提出,全國報刊出版單位數量將減半,這一硬指標將決定一些經營不善、效益不佳的報刊要退出市場,更多的出版資源將向實力強大的報刊出版傳媒集團集中。
對于分規劃提出的目標,《出版發行研究》常務副主編郝捷認為,“規劃提出的任務目標,是基于幾年來報刊業在改革實踐中取得的成就的基礎上的,這個規劃是實在和可行的。舉個例子,規劃中提出‘十二五’期間要實現期發行量超過百萬冊的大眾服務類期刊30種,其實,這個目標現在基本上已經實現。這幾十種期刊就是這些年來期刊界改革的結果,也是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的基礎。但關鍵不在這里,而是規劃中提出的要在‘十二五’期末,形成北京、上海、廣州等10家左右具有較強輻射能力的報刊集聚中心。這里的關鍵詞有兩個:‘輻射能力’和‘集聚中心’。這兩個關鍵詞我認為強調更多的是效能,也就是我國期刊業在國內和國際傳播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這一點在規劃中對分類期刊發展目標的規定中也能清晰地顯現出來。”
傳播能力首次被重點提及
以往報刊業強調輿論引導能力,很少把“傳播能力”與“輿論引導能力”并提。《規劃》首次重點提及“傳播能力”,對提高報刊的傳播能力和輿論引導能力提出五項具體措施:一是加強全國重點報刊傳播能力建設;二是推動地方報刊傳播能力建設;三是加強報刊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四是實施國家重點學術期刊建設項目;五是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全國統一、便捷高效、覆蓋廣泛的新型報刊發行體系。
在網絡時代,伴隨新媒體的崛起與報刊業生存形勢的深入發展,如何提高報刊業的傳播力已經成為其決勝媒體市場的不二命題。傳播力作為產業制高點,是報刊業發展的內在生產力與核心競爭力。《規劃》對這一問題的重視,充分反映出管理部門對報刊業未來發展的清醒定位。
五條加強報刊傳播能力和輿論引導能力的措施,不僅對全國重點報刊和地方報刊傳播力建設提出要求,對于報刊“走出去”戰略也給予指導,將其納入重點扶持范圍。同時,《規劃》深刻認識到學術期刊發展對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作用,提出具體發展目標;并對黨報黨刊發行體制改革給予足夠重視,鼓勵有條件的黨報黨刊與郵局合作共同組建發行公司。
《新華每日電訊》副總編輯陳凱星認為,“輿論引導能力側重社會責任范疇,而傳播能力更側重產業發展范疇。二者并提,表明報刊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要擴大自身的產業輻射力、影響力。”
報刊業體制改革大力推進
一直以來,報刊業的體制改革都是行業最為熱門的關鍵詞之一,新聞出版總署在推進報刊業體制改革方面陸續出臺多項具體政策,可謂既有“時間表”,又有“路線圖”,還有“優惠獎勵”。同時,我國報刊業也在政策指導下,積極踐行體制改革,盤活生產力,提高積極性,擺脫曾經制約行業發展的體制束縛。
新出臺的《規劃》對于體制改革提出四項基本要求。第一條即“實施分類改革,培育兩大主體”。回顧報刊業體制改革的發展,不少行業人士曾經感慨“科學分類是改革能否順利推行的關鍵所在”,他們呼吁、渴盼科學分類、科學改革。《規劃》對這一問題的重視,體現出管理部門對于推進體制改革的決心。《規劃》明確提出了“推動全國非時政類報刊事業法人單位轉制為企業,推動時政類報刊單位深化內部體制改革,剝離其經營性業務資產組建文化企業”的改革思路。
《規劃》對于體制改革的第二條具體要求是“破解散濫弊端,提高產業集中度”,要求“十二五”期間全國報刊出版單位數量減少5000家;非獨立法人報刊出版單位總量比例由65%左右下降到30%以下。目前,“退出機制”在傳統報刊業運行已有幾年時間,在遼寧、河北兩地成功試點之后在全國范圍內推開。在這一重要時間節點上,《規劃》對這一問題再次明確,對退出對象、退出方式等給出具體指標。除此之外,“體制改革”內容還包括“實施集團化戰略,提升集約化和專業化水平”、“科學配置資源,建立現代出版體系”等兩條具體要求,對報刊業集團化建設、政府宏觀調控作用發揮等提出量化指標和政策指導。
“《規劃》突出強調了要解決報刊業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也表明了要繼續深化體制改革的決心和信心。以期刊業為例,不平衡狀況目前還很突出:種數過多,其中學術期刊就占了半成以上,而且眾多學術期刊又分散在不同的部門管理之下,出版資源很分散。這其實是一個體制不完善的問題。比如,我最近去外地做了一個期刊業狀況調研,在一家單位名下有8本期刊,而這8本期刊又分屬3個主管單位和2個主辦單位,管理起來很復雜。這樣顯然不利于期刊做大做強。《規劃》就不平衡問題,從體制改革的角度入手,提出了四項改革措施。這既是政府的決心,也是形勢發展的要求。”郝捷對期刊體制改革有著深入的思考,“同時,沿著《規劃》制定的目標方向去思考,我也有一點想法,即未來5年中,在不斷落實目標的同時,可能還會出現一些可以預見和不可預見的問題,需要我們有相應的解決辦法。比如,《規劃》中提出,‘十二五’期間,全國報刊出版單位數量要不斷減少,這就意味著有兩種可能,一是把現有的很多報刊單位合并在一起,報刊數量不減;二是砍掉一批現有報刊。無論哪種可能,都會出現人員大變動,特別是眾多的小型期刊出版單位,合并以后,編輯資源、發行資源、作者資源等,都將面臨一個調整的問題。資源的整合可能就意味著人員的富余,而富余下來的人員將面臨轉崗甚至下崗的問題。所以,我們在設計完成《規劃》目標的措施中,不應該忘記這一點,否則,改革的路途不會很平坦。”
數字化戰略成報刊業發展關鍵詞
目前,報刊業的“數字化”建設,早已成為進入新媒體時代后傳統媒體單位的共同選擇,并得到新聞出版總署的大力指導與支持。具體實踐中,以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寧波日報報業集團為代表的報業方陣已建立起相對成熟與完善的數字化發展體系;同時,期刊的數字化也已經實現從內容提供商到技術服務商,到網絡發行平臺,到終端閱讀、移動閱讀的全覆蓋,形成了期刊數字化產業鏈。
《規劃》將報刊業數字化發展列為未來傳統報刊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對于推動報刊數字化轉型與產業升級,《規劃》的具體要求包括:第一,分類推進報刊業數字化進程,對區域性報紙、專業性報紙、學術性期刊等媒體的數字化發展提出具體建議。第二,建設全國報刊數字化重點項目,主要包括國家學術論文數字化發布平臺、全國報刊電子樣本庫等。第三,鼓勵報刊產業化升級的數字化產業化探索和基地建設。針對數字化發展過程中內容、技術、平臺脫節的問題,鼓勵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新聞信息門戶網站和報刊新媒體出版產品的建設,鼓勵媒體單位積極探索成熟的報刊數字化信息服務商業運營模式。同時,推進報刊數字化項目實現產業化,開發新業務、新應用。第四,解決制約報刊數字出版的基礎性問題,包括標準、人才、資金、版權保護等突出問題。
同時,針對目前熱議的數字發行,印刷發行管理司司長王巖鑌在早前曾表示,將大力發展數字發行,創新傳播手段。優先發展依托衛星通信、互聯網、手機等傳播渠道的數字發行和互聯網發行,開拓發行領域和市場空間,培育新的產業增長點。報刊業數字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牽涉面較廣,雖已實施多年仍然有許多疑難頑癥等待解決。《規劃》從各個角度給出指導意見,如果能夠繼續出臺并完善相關細化政策,對于中國報刊業的數字化發展將大有益處。
提高報刊業公共服務能力,繼續大力推進人才戰略
在增強報刊業公共服務能力方面,新聞出版總署新聞報刊司司長王國慶曾介紹說:“‘十二五’期間的主要任務是以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實施重大項目工程為核心加強報刊公共服務,以建設管理技術平臺加強法規制度為切入點建立新聞報刊市場良好秩序,完善新聞采編隊伍管理。”這一說法在《規劃》中得到證實,《規劃》再次強調完善報刊產業發展環境和提高報刊業公共服務能力一項,具體要求包括加大報刊業公共服務建設,加強報刊業宏觀管理體制建設,嚴格執法維護新聞出版市場良好秩序,規范報刊采編人員機制建設等。
同時,《規劃》對報刊人才的發展與培養非常重視:在建立和完善報刊人才發展機制方面,提出對用人機制、人才保障體系、人才評價機制、考試制度等的具體要求;在建立和健全新聞報刊人才培養機制方面,提出多元化人才培養投入體系、培養復合型管理人才與專業性人才及對全國報刊骨干采編人員和社長總編輯進行輪訓的要求;在加強新聞記者權益保護方面,提出加強保障記者合法權益的制度建設、采編經營兩分開、立法及新聞維權的要求。
為確保“十二五”時期報刊業發展目標和任務的完成,《規劃》明確了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完善報刊業宏觀管理體制、建立完善法規體系、建立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建立完善市場監管體系、建立完善政策扶持體系、發揮改革重要作用、發揮科技重要作用等七個方面。
總之,《規劃》既有全局性、前瞻性,也有很強的實踐性,是一部對報刊業改革發展極具指導性的綱領性文件,對促進報刊業又好又快發展意義重大.
解讀:數字化戰略成報刊業發展關鍵詞
2011-06-07 15:53:38 作者: 來源:中國包裝網 評論:0 點擊:
上一篇:淺談:噴墨設計制約國內噴墨前進步伐
下一篇:笨重,多功能包方便包
分享到:
收藏

評論排行
- ·2015首屆中國國際紙箱紙板人才招聘會(4294967295)
- ·勵展博覽集團倡導綠色包裝引領柔印發展(4294967295)
- ·彼岸視覺昌平印刷廠---e線黃頁(4294967295)
- ·2015中國國際保健養生食品展覽會(4294967295)
- ·瑞士歐瑞康美科公司您不可不知的裝備耐...(4294967295)
- ·揚州偉鵬機械首推水性印刷模切自動清廢...(4294967295)
- ·網站編輯求職(4294967295)
- ·能盛放無水酒精的樹脂包裝新材料(4294967295)
- ·唐山佳捷2015中國國際瓦楞展新品發布(4294967295)
- ·藍莓包裝盒包裝設計(4294967282)
- ·制作包裝品時常見的材料有哪些(4294967236)
- ·我國包裝機械正走向國際市場(16)
- ·廣東省東莞市金利源包裝制品廠(15)
- ·義烏膠帶廠_膠帶批發_封箱膠帶_透明膠帶...(14)
- ·珍珠棉片材(14)
- ·金利源庫存PE膠袋(13)
- ·售樓小姐獲500萬年終獎 印刷行業年終獎...(9)
- ·手提袋外加工(7)
- ·防偽包裝一體化促力酒企打假防偽(7)
- ·李麗麗——大專 求職財務 7年工作經驗(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