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些年來,食品外包裝盲目“增肥”的現象越來越多,消費者對這一問題的意見越來越大。如有一種西洋參,包裝的盒子看起來不小,但一打開來,里面只有很少的一些薄薄的參片,塞滿盤子的是比參片體積多20倍的廢紙。還有一種特大盒裝黑芝麻糊,里面裝著6個小盒,
近些年來,食品外包裝盲目“增肥”的現象越來越多,消費者對這一問題的意見越來越大。如有一種西洋參,包裝的盒子看起來不小,但一打開來,里面只有很少的一些薄薄的參片,塞滿盤子的是比參片體積多20倍的廢紙。還有一種特大盒裝黑芝麻糊,里面裝著6個小盒,每一個小盒里又裝著8個充了氣的小袋,而這8個小袋中的黑芝麻糊,只需裝進2個袋就差未幾了。有種被推薦給人們用來送禮的食品大禮包,里面裝的也是充了氣的小禮包,所裝的食品實際上并未幾。就連標著美國、日本等國的我國臺灣生產的某些食品,同樣在外包裝上“增肥”了許多,空有其表。
在食品外包裝上盲目“增肥”,是生產廠家玩弄的一種促銷手段,目的是蒙蔽消費者的眼睛,以少充多,以小充大,誤導消費者購置。實在,這種做法,固然可以獲得暫時的效果,但從長遠來看,并不可取。
首先,食品外包裝盲目“增肥”,沒有給消費者帶來真正的實惠。作為消費者,購置的是食品,而不是外包裝。因此,食品不“增肥”,僅外包裝“增肥”,除了送禮會有點“面子”外,其它不會有什么好處。消費者并不歡迎外包裝盲目“增肥”的食品。
其次,食品包裝盲目“增肥”,是一種消費資源的行為。外包裝盲目“增肥”后,所用的包裝材料增加。這不僅是沒必要要的,而且還隨之擴大保管的地方,增加運輸的用度,勢必使食品的生產、保管和運輸的本錢上升,并轉嫁到消費者頭上,無疑是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再次,食品外包裝盲目“增肥”,終極吃虧的ADY寵姬A廠有自己、當消費者購置過一次外包裝盲目“增肥”的食品、知道上當以后,很少有人再購置第二次。時間一久,知道上當的人多了,食品的銷路就少了,很有可能成為滯銷食品。
所以,不論從消費者角度還是從生產廠家自己的角度而言,食品外包裝都不能盲目“增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