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相傳有了文字資料。日前,鳳凰縣組織人力物力,著手編纂一套“非遺”叢書,《苗醫藥史話》、《茶燈與陽戲考略》兩本專著已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發行。據悉,這在湘西自治州乃至全省都屬開先河之舉。
鳳凰縣是個多民族雜居的縣份,僅苗族、土家族就占了全縣總人口的60%以上,因此文化形態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豐富多彩、博大精深,且極具民族和地域特色。據該縣普查結果顯示,該縣擁有“非遺”項目多達2644種,其中“苗族鼓舞”、“苗醫藥”等一批民間文化品牌榮登全國和全省保護名錄。
為保護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近年來,鳳凰縣成立了“非遺”保護中心、給項目傳承人每年補貼600元活動經費,并組織精兵強將,開展了“非遺”叢書的編寫工作。經過半年來的反復打磨,五易其稿,《苗醫藥史話》、《茶燈與陽戲考略》終于出版成書。尤其是沈從文先生30多年前給苗醫藥作者的親筆復信,如今得以正式和廣大讀者見面,為鳳凰縣“非遺”寶庫添上了一抹重彩。
第21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昨在哈爾濱國際會議中心揭幕。記者現場探訪發現,在展覽總面積達6.3萬平方米,展出各類出版物30余萬種,然而熱鬧景象背后,卻隱憂頻現電子書的未盛而衰和網絡書店的低價傾銷,已成為制約圖書發展的兩個瓶頸。
盜版猖獗:電子書未盛而衰?
昨天,世紀出版集團在書博會如約推出了彩色辭海電子書閱讀器。然而,世紀集團總裁陳昕告訴本報記者,對于電子書市場是否能夠賺到錢,他心里也沒底,因為內容盜版太嚴重。
記者在書博會現場遇到一位姓鄭的哈爾濱理工大學學生。看到感興趣的最新長篇小說,他就記下一個書名,包括王安憶的《天香》和賈平凹的《古爐》,但自始至終沒掏過腰包。小鄭告訴記者,他是來“打打前站”,只看不買,因為不出兩個月,這些小說都可以從網上下載到他的那款山寨版電子閱讀器里。
陳昕的擔心也就在這里,如果讀者買的都是山寨閱讀器,看的又都是盜版內容,那出版商還不得喝西北風去?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雖然很多出版集團今年在書博會上仍在推數字內容,但其實都有點力不從心。“因為之前對社會有過承諾,所以不得不硬著頭皮做電子書,其實現在真的賺不到錢。”一位數字出版負責人私下對本報記者說。
就在書博會開幕前不久,作為中國電子書最大企業的漢王,剛剛宣布預虧4000到5000萬人民幣,這讓很多圈內人噤若寒蟬。陳昕昨天告訴記者,按照西方國家電子書發展規律,電子書閱讀器應該是以極便宜或者干脆贈送的方式到達讀者手中,而之后出版社就通過提供可收費下載的數字內容獲取利潤。但在盜版猖獗的中國,收費閱讀很難做起來,“中國電子書的盈利模式并未形成。”
“理論上說,我只要有一個閱讀器,想看的書都可以免費看到。”小鄭對本報直言不諱。他說,在百度文庫被取締之后,網上仍有不少論壇在提供“免費午餐”。業內認為,何時小鄭必須得掏腰包了,中國電子書才有希望。
折扣公約:低價書告別網店?
“今年有什么書?”“我們社長說了,新書不和你們談,不能賣給你們!”前者是某小型網絡書店的營銷人員,后者是一家出版社工作人員。作為中國最大的圖書訂貨會,記者昨在書博會上遇到了一個“有書不賣”的有趣場面。
記者后來了解到,那家出版社的圖書正在那家小型網絡書店里以低于進價折扣(一般為5.5折或6折)的5折進行“傾銷”,這引起了出版社的極大不滿。“網絡書店這樣做太過分了,這使得我們的圖書在實體書店內根本賣不掉,一些實體書店已經向我們提出抗議!”
今年“六·一”兒童節前夕發生了24家的聯名抵制京東網絡書店的事,因為京東將這些出版社圖書全部實行4折封頂銷售,完全打亂這些圖書在實體書店里的銷售情況。好閱讀圖書公司老總李孝國昨天告訴本報記者,現在一些網絡書店以低于進價的折扣實行銷售,“砸錢賺吆喝”,就是為了搶占圖書市場。“這種"傾銷"其實很有害,因為,一旦市場完全被網絡書店占領,那么到時他們想賣多貴就賣多貴。”
于是,昨天書博會上一些出版社和網絡書店簽訂銷售協議中,已經加上了有關“最低銷售折扣”的條款,很多寫的是不低于6折,以此來限定網店的“亂降價”。記者看到一些旅游類的圖書,網絡銷售折扣甚至寫明不低于8折。這也就意味著,在折扣公約普遍實行之下,網上低價書將越來越難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