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印刷業作為傳統產業的一員,是最先感覺到以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時代的沖擊的行業之一。新興的網絡公司、網絡出版商、電子商務服務商在網絡出版市場的舉動,已經對以紙質媒體為主要介質的傳統出版印刷業構成了直接的威脅。世界著名的印刷設備供應商海德堡公司在一份調查報告中指出,到2010年,電子媒體在媒體市場總份額中的比重將從1995年的30%上升到52%,而印刷媒體的份額則會從原來的70%降到48%,這意味著在未來幾年內,印刷媒體總額中的比重將逐漸下降。還有一些更為激進的網絡出版專家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印刷媒體將完全被以網絡出版物為主體的電子媒體所取代。著名出版咨詢專家邁克•沙茲金在1999年的法蘭克福書展上就曾預言到2020年印刷的紙質圖書將基本消失,只有少數還會作為富人手中的玩具存在。
我認為電子媒體和印刷媒體將互相結合,相互補充,相互影響,長期共存。網絡出版,它將形成一些新的出版市場,特別是多媒體出版市場,也會占領一部分傳統印刷出版物市場。網絡出版的確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未來出版業的發展趨勢。在當前情況下,如何在做好傳統紙質媒體的出版工作的同時開發網絡出版業務是我國出版界必須認真研究的一個課題。下面,結合國內外網絡出版的現狀談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一、網絡出版在國外的現狀與發展
近幾年在一些發達國家,網絡出版在技術上已經成熟,在應用上正在逐步推廣,并出現了一大批成功的案例,除了一些網絡公司在網絡出版領域引人注目外,一些傳統出版業巨頭號也紛紛加入進來,爭奪網絡出版市場。
目前,從讀者的閱讀方式分,主要有三種類型的網絡出版技術。雖然這三種技術的發展程度并不一致,但從實踐角度看都已進入到實際應用階段。
1、個人電腦下載的網絡出版技術
這是目前用得最為普遍的一種網絡出版技術,任何一個人只要擁有一臺可以上網的電腦,并具備一定的網絡知識,就可隨時隨地從網上下載出版物。不過這種技術的劣勢也很明顯,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它不符合人們的閱讀習慣,因而只適合于下載新聞或其他一些簡短文章,而無法適應真正義上的網絡出版——網絡圖書出版的要求。
2、按需印刷的網絡出版技術
這是一處基本網絡和數字印刷機的網絡出版技術,作為網絡出版的配套系統,數字印刷機可以按照人們的需要將選好的書稿打印出來,并裝訂成冊,供人們閱讀。這一技術在網上出版和人們的閱讀習慣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并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零庫存”。按需印刷的網絡出版技術是目前最為成熟、最為實用的一項網絡出版技術,目前國外已經出現了“按需出書服務中心”(Books on Demand Service)。在不久前舉行的南京書市和第六屆EPmedia展覽會上,我國的有關單位也進行了類似的現場演示,但目前還沒有投入商業運營。
3、電子書形式的網絡出版技術
所謂的電子書是指先從網上將出版物下載到電子閱讀器中,然后再進行閱讀的一種網絡出版技術,這一技術的關鍵是電子閱讀器。目前許多世界知名廠商均開發出了自己的電子閱讀器,微軟、Adobe等一大批廠商還為電子閱讀器的標準展開了激烈爭奪。電子閱讀器剛剛面世時,與個人電腦下載的網絡出版技術一樣,存在不符合人們閱讀習慣的問題,現在,隨著技術的發展,這一問題正在得到解決,有關公司已經開發出了閱讀效果與紙張相同,并且可折疊的電子閱讀器。隨著這種電子閱讀器產品化和價格的進一步下降,我們有理由相信,電子書將成為未來網絡出版的主流形式。
盡管上述三種網絡出版技術存在這樣那樣的區別,但從根本上講,讀者的閱讀方式只是網絡出版的終端行為,從整個網絡出版流程講,最重要的其實是出版內容在網上的發布。與傳統出版業不同,網絡出版內容的發布具有更大的開放性、兼容性,任何一個具備上網條件的人都可以在網上發布自己的作品,而無須像在傳統出版流程中那樣必須經過出版社,因而一些思想開放的作家率先在網絡出版上取得了成功。2000年7月,美國恐怖小說作家斯蒂芬•金的新作《植物》以連載的形式在網站亮相,讀者付費下載閱讀,在該小說推出的15小時內,下載量就超過4萬人次。而早些時候,他的《騎彈飛行》則創造了40萬人次的下載記錄。
受斯蒂芬•金在網絡出版方面成功的影響,一大批世界出版業巨頭紛紛看好網絡出版市場,他們的加入有力地促進了網絡出版向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2000年11月1日,美國著名的文學出版商蘭登書屋宣布將100多部經典文學作品搬上互聯網,首批上網的作家包括英國作家狄更斯、法國小說家普魯斯特、愛爾蘭小說家喬伊斯等一大批世界級文豪,讀者只需進入蘭登書屋現代圖書館就可下載這些電子版本的名著,下載費用為每本4.95美元,有關專家指出,此舉將對傳統書商構成巨大挑戰。世界電子商務的鼻祖亞馬遜網上書店近斯新增了電子圖書書店,為讀者提供電子圖書下載服務。時代華納和麥葛羅希爾也先后成立了網絡出版部門,開展網絡出版業務。美國的一些著名媒體,如《Byte》、《Web》、《Net Guide》已經摒棄了傳統有形的紙質面貌,只發行網絡版本。
總之,網絡出版在國外的發展已經駛入快車道,據有關專家指出,這與國外網絡普及程度高、網絡版權保護法規完善有密切關系。
二、網絡出版在國內的現狀與差距
從我國網絡出版的發展情況看,由于我國網絡建設起步較晚,直到1994年才著手進行,因而目前在軟硬件建設上與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這就從大環境上限制了我國網絡出版業的發展。同時,與網絡出版相配套的支付手段、版權保護措施的不完善,特別是網上資源還不夠豐富,也妨礙了網絡出版的進一步發展。目前,無論從技術角度還是實踐角度看,我國的網絡出版產業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
從技術角度講,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在前面提到的三種網絡出版技術領域存在全方位的差距。從個人電腦下載的網絡出版技術看,我國與發達國家在電腦普及率上還有很大差距,而在相對數量偏少的電腦保護有量中,上網的更少。尤其是在占我國人口70%以上的農村,網絡的普及率幾乎為零,這都限制了我國網絡出版的發展;從按需印刷的網絡出版技術角度看,我國的差距更為明顯,直到現在,我國仍沒有自己開發生產的數字印刷機,而進口設備的價格又太貴,這就限制了這一技術在國內的普及;至于電子閱讀器,主要靠進口,這對網絡出版在我國的長遠發展是不利的。
從實踐角度講,雖然有少數出版社在“人民時空”上進行了網絡出版的初步嘗試,但大多數出版社還無動于衷,而且少數先行者的實踐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我國現在共有560多家出版社,目前已有250多家建立了網址,但大多數出版社只是在網上乾地簡單的形象宣傳或開展一些簡單的銷售服務,比如郵購,而沒進入到建立網絡出版平臺的高度。即使是在“人民時空”上發布了一些網絡出版物的14家出版社也僅局限于嘗試而已,而沒有將網絡出版真正作為一個新興產業來發展。
網絡出版在我國的發展遲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網絡軟硬件設施的不完善造成的,寬帶網遲遲沒有開通、網上支付手段不配套、網絡普及率不高都是阻礙網絡出版在我國進一步發展的原因。但我們也不能把所有的原因都推到軟硬件建設上,實際上,傳統出版單位在觀念上對網絡出版的不重視也是網絡出版難以大規模展開的重要原因。在我國即將入世的大背景下,這種對網絡出版的漠視將很有可能為我國的網絡出版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這種情況的出現不僅將使我們失去一塊大市場,而且將會影響到我國的網上宣傳陣地,對此,我們必須保持足夠的警惕。WTO之后,ICP(網絡信息服務)將允許國外投資,國外企業將通過ICP形式進入我國網絡出版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