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調料里面含有罌粟粉。這在市場有賣的,現在很多粉店都用,賣得不貴。”有群眾向記者爆料,記者近日對調料品批發市場進行了走訪,發現柳州市內的順達通、柳邕農貿等批發市場,均能買到這種調料。
“隱身”生意
實則非常普遍
14日,記者以攤販老板身份走訪順達通綜合批發市場時,一家經營食品添加劑的老板娘告訴記者,不少店面都有賣,“人家不熟悉你,當然不敢賣給你的。”她說。這個是明令禁止的,要是被查了,門面要被市場收回。前兩年有一家商戶就被查后,罰了不少錢,當時報紙都曝光了。
于是,記者聯系到一家調味品批發商家。當聽說記者開店需要不少“含粉”調料,他向記者推薦了一款“魔精”。
“這個你放心,包裝不可能讓你看出來。以前這個就叫‘罌籽粉’,也有叫‘鮮香王’,后來改名字換包裝才叫‘魔精’。”老板娘告訴記者,這種調料(含罌粟粉)不僅有粉狀的,也有顆粒狀的,還有一種油狀的“魔油”。
對于這些調料的用途,老板娘也給記者做了明確的提醒:燒烤用粉狀的方便,可以與其他調料混合后直接撒在食物上。熬湯用粉狀和顆粒狀的都可以,投入量用平時味精的三分之一左右,如果用“魔油”,就直接混合燒烤用的油,按照1:100的比例混合后直接使用。
粉攤和燒烤
成使用重災區
在走訪中,所有出售“罌粟”調料的老板都稱,主要銷路是賣給粉攤和燒烤攤。“我一個月能賣到100多件,一件30包。拉堡、雒容也都過來拉貨。粉店用得多,拿這個煮螺螄湯,做燒烤的也有一點。”老板娘告訴記者,她經營店面十年了,基本上都是固定銷路。
對于“罌粟”調料在市場流通現狀,記者又暗訪了柳邕路農貿市場。記者僅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以12元一袋的價格直接購買到200克的“澳宴奇鮮香王籽粉”。“這個就是有大煙殼子的,你要‘魔精’我們也有。”一位店員告訴記者,但是他們的“魔精”只按整件賣,每件有30袋,主要銷路都是賣給粉攤和燒烤攤。
記者通過查詢得知,該品牌的“罌粟”調料幾年前就在廣州、西安、南寧等地被曝光,并被相關部門查處。通過對比發現,記者所購調料包裝上,左下角的“罌粟花圖案”與被曝光包裝一致;被曝光包裝上寫有“滅活罌粟籽油脂粉精”,記者所購包裝上僅有“籽粉”兩字;但記者所購包裝上還明確打上“廣西專賣”。而在2009年,記者所購“奇子香”和“澳宴奇”兩個品牌,也因此類問題被廣西相關部門進行打擊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