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到了2014屆應屆大學畢業生找工作的高峰時期,對于一部分在北京找工作的大學應屆畢業生來說,他們關心的不是自己能不能找到工作,而是擔心自己能否落個北京戶口。而最近媒體報道的“花72萬買北京戶口”的新聞頓時令小伙伴們驚呆了,知道北京戶口貴,不知道北京戶口有那么貴。盡管這只是個別現象,但這條新聞在網上的關注度非常高,并引發了“花這么多錢買戶口值不值得”的大討論。對此,網友們的意見幾乎一邊倒,一致認為戶口真的很重要,特別是在北上廣這些一線城市,有沒有戶口差別真的很大。看來,戶口真的成了畢業生求職時永遠的痛。
有戶口更有歸屬感
記者采訪了解到,為何找工作那么看重戶口,當下相當多大學生的觀點是這樣的:有了戶口,就不再是外來戶,不再是“二等公民”,就有屬于這座城市的感覺,從此有了歸屬感。不想再有漂的感覺自然成為畢業必須解決戶口的一大理由。“沒有戶口就永遠是外地人。”在廣州上學的湖北同學小羅認為,戶口的重要性不僅在于它關乎五險一金,更在于它能帶來更多的被認同感和歸屬感。
如果說認同感和歸屬感只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那么戶口所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利益則是這么多同學求職時對戶口趨之若鶩的最重要原因。首先是買房、買車,2010年底和2011年初,北京市相繼頒布針對汽車和住房的“限購令”,非京籍居民只有“持本市暫住證且連續五年以上在本市繳納社會保險和個人所得稅”才可以參與購車搖號和購買住房,而早在2008年,“具有本市戶口”已經被列為限價商品房供應對象需具備的首要條件。而在廣州,2010年10月17日,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對外發布樓市調控細則,非本市戶籍購房需提供在本市1年以上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才能新購買一套住房。
其次是子女的教育。在幼兒園階段,沒有本地戶口,孩子只能上收費昂貴的私立幼兒園;孩子不能在本地參加中考和高考。而如果有了戶口的話,不僅這些問題都不存在,而且孩子考大學也會有相對低的錄取分數線。由于京滬廣津擁有的全國重點大學數量比其他省份多,加上大學錄取名額普遍向所在地傾斜,重點大學在這些地區錄取率遠遠超過其他省區。正如網友所調侃的那樣,北京大學已經成為“北京人大學”,復旦大學已經成為“上海人大學”。
此外,還有醫療保險、退休金等福利。細算下來,附加在戶口上的利益遠不止于此。據網友統計,北京戶口有80余項福利。從就業、買房、買車、教育、婚姻到生育、醫療、養老無所不包。據測算,有北京戶口買房至少省46萬元,讀書至少省8萬元,生孩子省5萬元,考入北大的概率比外省高41倍……
找戶口還是找工作?
戶口背后所附加的諸多利益,是人們付出高昂代價爭取戶口的主要原因。有了戶口所能享受到的利益將遠遠超過買戶口的費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調查顯示,78.5%的調查參與者認為,戶口承載了太多的社會功能,越是大城市,戶口背后捆綁的各種福利和特殊資源就越多。其中,73.1%的人選擇戶口是因為它和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障、養老保險等諸多社會保障制度掛鉤。62.7%的人是為了解決未來子女的教育平等問題。
在一所高校的論壇里,一位學生發出“找工作,還是找戶口?”的疑問,引來很多人跟帖。一位大學生告訴記者,很多應屆畢業生把找到解決戶口的工作看作是對四年所學的回報。一位有招聘經驗的HR告訴記者,由于受到購房、買車搖號上牌等影響,最近兩年招聘的情況反映出學生對戶口更加重視,需求比往年更加強烈。由此也導致部分大學生求職時為了戶口而放棄了自己喜歡的工作。
求職時,戶口更重要,還是適合自己的工作更重要?大學生經常會遇上這樣兩者不可兼得的處境。按以往的經驗,大學畢業后第一份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個人最終的職業走向。是否真的值得為戶口犧牲適合自己的工作機會?職場專家給出的答案是盡力為自己爭取相關機會,但對結果不必太在意,畢竟在這件事情上我們能左右的地方太少了;與此同時,結合自己的職業方向,把找到一份適合我們發展的工作放在首位。放棄了解決北京戶口的單位,選擇了一份適合自己發展的,條件、待遇都不錯的外企OFFER的陳同學告訴記者,其實這樣又何嘗不是一種勝出?能夠想通自己需要什么,追求什么,不隨大流去擠獨木橋,結果,未必比在那些個“有戶口”的單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