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的講——如何讓顏色在傳遞過程中在不同的色空間中(或由不同的設備表現出來)看起來相同(L*a*b*數據相同),就是色彩管理。
本文以四個概念為前提,通過三個步驟、以兩個印刷中常用色彩管理應用為例子,介紹下狹義的色彩管理以及色彩管理的一些注意點。
一、四個概念
1. 光
顏色的本質是光——光的本質是電磁波,由不同波長的色光組成可見光,波長范圍約380nm-730nm。
顏色的描述方法——分光光度曲線相同的顏色是完全相同的顏色(客觀一致。分光數據就像顏色的DNA) 。
顏色三要素:光源(標準光源)、物體(印刷品)、觀察者(機長、簽樣人員等)
顏色是會隨著光的變化而變化,但是光譜反射曲線不會改變。
2. 標準光源質量
新的標準ISO3664:2009中對光源的關注點:顏色質量{色溫、光譜能量分布(著重了UV部分的要求)、顯色力指數>90}、光源照度(2000lux±250 lux) 、光源均勻度(大于1200LUX )、光源背景色及幾何結構。
3. 顏色空間
設備無關的色空間:CIEL*a*b*;
設備相關的色空間:RGB、CMYK;
顏色的描述方法:CIEL*a*b*(黑白、紅綠、黃藍);
L*a*b*三個值都相同——顏色感覺相同(主觀感受);
優點:設備無關。
顏色差別的描述:色差——色空間中兩點的距離,可以有效評價顏色,色差公式可參照第一天的講解。
4. 色域
設備的色域——正如每個人對色彩的感知各有不同,在印刷彩色復制工作流程中,無論是輸入、顯示或輸出。每一件器材都依靠不同的方法去處理色彩。每一部機器所用的技術限制了它可以處理的色彩范圍。這個色彩范圍就是它的色域(Color Gamut)。 要根據基材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測量設備
二、色彩管理的步驟3C
由于CIE Lab設備的無關性,我們把它作為設備之間色彩轉換的橋梁。
色彩轉換離不開再現意圖。
1) 感知再現意圖:色域直接壓縮,保持源設備色域中確性
2) 絕對色度再現意圖:盡可能準確復制所有顏色,顏色關系不變
3) 飽和度再現意圖:最飽和到最飽和,不考慮顏色準確性
4) 相對色度再現意圖:進行白點映射,其他顏色按比例調整
二、兩個典型案例——顯示器的色彩管理
1.顯示器的色彩管理(顯示器校正-軟打樣)
a) 顯示器校正
b) 顯示器ICC生成
c) 顏色轉換
需要
1) 符合要求的顯示器(亮度、色域等)
2) 色彩管理工具(獲取ICC特性文件)
3) 顏色轉換軟件(PhotoShop)
4) 符合要求的看色環境(標準光源)
2. 數碼打樣的色彩管理
數碼打樣,就是把彩色桌面系統制作的頁面(或印張)數據,不經過任何形式的模擬手段,直接經彩色打印機(噴墨、激光或其他方式)輸出樣張,以檢查印前工序的圖像頁面質量,為印刷工序提供參照樣張,并為用戶提供可以確認簽字付印的依據。
由于油墨、紙張等印刷材料的品種繁多、反映印刷適性的色彩特性描述文件(ICC)也各不相同我們要求:
1) 印刷物料的穩定
2) 印刷狀態和環境穩定
3) 印刷工藝管理的數據化、規范化
4) 訓練有素的操作人員
1、設備校正——打印機的校正
1) 關閉數碼打樣軟件色彩管理功能
2) 打印色表(ECI2002或IT8.7/4)
3) 測量
4) 生成打印機線性文件
5) 將線性文件作用于打印機
2、設備校正——印刷工藝過程的校正
1) 印前輸入設備校正(電分、掃描儀……)
2) 印前制版設備校正(照排、曬版、CTP)
3) 印刷設備校正(印刷密度、網點擴大)
4) 所有設備符合標準、狀態穩定
3、設備特性化——生成ICC文件
1) 測量打印出的標準色表
2) 測量印刷出的標準色表
3) 生成印刷、打印ICC特性文件
4、色彩轉換——使用數碼打樣軟件
1) 數碼打樣軟件色彩轉換功能CMM、ICC
2) 數碼打樣軟件打印驅動功能
3) 驗證:根據ISO12647-7數碼打樣的要求,選擇您的標準,打印出標簽或報告
數碼打樣的關鍵點是專色打樣及網點打樣。很多專色超出正常四色色域,但打印機的色域可以包含。愛普生Epson Stylus Pro 7910/99l0 11色大幅面打印機擴展了再現的色域。
GMG、ESKO proof/E、 EFI數碼軟件色彩校正能力提升,大大提升了數碼打樣的追色能力。
模擬網點打樣直接使用照排機或CTP RIP后的 1 bit TIFF文件進行彩色打樣不去網,不重新掛網,真正保留了所有的輸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