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潤日益微薄的今天,如何充分發揮印刷企業的現有產能,實現閑置設備的改造再利用,變成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本文便提出了一種很好的思路。
一般印刷企業都擁有多臺騎馬訂設備。騎馬訂設備由多個書斗(一般為6~10個書斗)、封面臺、釘頭裝置、三面刀、傳輸帶等構成。其裝訂過程為:書帖按照順序放置在各個書斗中,依次序疊落在馬鞍形輸送帶上,封面最后落在上面,然后通過釘頭,將鐵線釘在書冊的裝訂部位;再輸送到裝訂機尾端裁刀部分,訂好的書冊被裁切三邊成書,用輸送帶送出裝訂機尾,包裝交貨。其優點是裝訂周期短、成本較低,缺點是裝訂的牢固度較差,而且使用的鐵絲難以穿透較厚的紙頁,書頁超過32頁(64面)的書刊,不適宜采用騎馬訂。同時鐵線易生銹,目前書刊大多不采用騎馬訂技術,轉而使用精裝、膠裝生產,這就意味著很多印刷企業的騎馬訂設備處于閑置狀態。
為了利用這些設備,印刷廠往往將其當配頁機使用,但這樣就存在設備利用率不高,三面刀、多余書斗空轉,占地面積和能耗也比專用配頁機大的問題;而投資新的配頁機,對于企業來說,也是一筆大的投資,1臺2書斗配頁機單價超過10萬元人民幣。
這就給我們工程技術人員提出一個問題:能否將現有的騎馬訂設備改造成配頁機?同時,利用多余的書斗再做一臺配頁機?
配頁機是一種專門用于將2~3帖書頁嵌套在一起,提高后道鎖線機效率的設備。其配頁原理與騎馬訂前段書帖配頁一樣,只是沒有封面機、三面刀等輔助裝置,書斗也比騎馬訂少很多,一般為2~3個書斗,故其占地面積小、能耗低。
筆者公司有一臺1999年生產的馬天尼二手騎馬訂設備,由6個書斗、1個封面臺、一臺三面刀、釘頭裝置等組成,運行速度13000轉/小時,由一臺7.5kW直流電動機驅動,調速系統是直流可控硅調速,故障率高,維護難度大。公司計劃將其改造為兩臺配頁機,其中一臺配頁機有4個書斗,另一臺配頁機有2個書斗;對其電氣系統進行升級,采用變頻調速、PLC控制系統。該系統結構簡單,維護方便,故障率低。具體改造步驟如下:
1.將一臺6書斗騎馬訂設備改造成一臺4書斗配頁機
硬件方面,保留現有騎馬訂設備的4個書斗、馬鞍形輸送鏈條、軌道、出書裝置、出書輸送帶;新增PLC控制器、變頻器、控制線路、4kW馬達(帶剎車器)、傳動皮帶輪等,這些投資約12000元人民幣。
軟件方面,主要投資了PLC程序:可以自主編程實現。
改造前騎馬訂設備布局示意圖見圖1。改造成一臺4斗配頁機后的布局示意圖見圖2。

圖1 改造前騎馬訂設備布局示意圖
2.利用剩余的2個書斗、馬鞍形傳輸鏈條、軌道等部件,做一臺2書斗配頁機
改造后的2書斗配頁機布局見圖3。在這次硬件改進方面,可利用的原有部件有:2個書斗、馬鞍形傳輸鏈條、軌道。需要增加的部件有:2.2kW馬達(帶剎車器)、傳動皮帶輪、傳動軸、PLC控制器、變頻器、控制線路等,并新增出書裝置和出書皮帶。其中新增出書裝置是改造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因為要實現套好的書帖由水平運動改變為向上運動,再從與水平方向垂直的方向輸出。
技術人員在參照原馬天尼騎馬訂書機出書裝置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國產化,通過兩個月的努力,終于試制出一臺出書裝置。但在聯機調試過程中,又出現書帖打皺、出書不齊、掉書帖等問題。后來我們通過重新加工傳動軸,更換摩擦力大的皮帶,調整皮帶之間的間隙等措施,通過一個月的測試,才終于實現了2書斗配頁機的平穩運行,實現了6000~7000轉/小時的生產速度,比市場上銷售的2書斗配頁機快20%,改造成本為65000元人民幣,比新購入配頁機節約35%的投資成本。
通過對老設備的技術升級改造,將一臺老騎馬訂設備改造成2臺配頁機,不僅滿足了生產所需,增加了設備產能,而且節約了企業的投資成本和資源(電能、占地面積等),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為企業老設備改造趟出了一條新路,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實現了老設備的價值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