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期上海出版印刷高等?茖W校印刷包裝工程系二年級開了一堂名為“電子商務基礎與實踐”的課程,實踐部分乃是同學們利用電商平臺自己設計一個印刷門戶,有心的同學幾乎可以開始在線上招攬印刷生意了。
另一半理論基礎由我負責,到底應該教些什么?我備課時真的頗為惶恐。
國內臺面上成功的電商創始人或在其公司上班的員工,讀書時并未有人上過所謂的“電子商務”課程,因為根本沒有這樣的課程。為何他們能夠比別人早一步搭上了電子商務的列車,變成了我們的典范?
如果我們可以從這些先行者搭上列車的時空,找出他們認識世界的視角和可能的學習方法,或許可以給在校的年輕人提供有用的參考。
國內第一批搭上互聯網列車的電商,包括阿里、百度、騰訊、攜程、京東都在20世紀最后那幾年創業,當時剛好是美國第一波互聯網泡沫剛剛破裂,1995年前后出現的幾家網絡公司紛紛倒閉,幸存下來的亞馬遜、eBay、雅虎…卻展現出無窮的爆發力。
今天國內站在臺面上的知名電商創業者無一不是披荊斬棘、跨越鴻溝的冒險家,在半路上倒下的電商不知有多少。當大環境正在改變時,他們都做了和平常人不一樣的決定,顯然他們抓住了時代的脈動,掌握了社會的節奏。
我們模擬他們創業的經歷,可以想象他們一定時刻關心大環境的變化,知道科技和社會的變化是一脈相承有跡可循的。在這些創業者的演講和著作中,我們發現他們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們沒有發明互聯網,卻利用了互聯網改變產業的風潮;他們沒有發明手機,卻占盡了移動網絡的便宜。
他們有能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定了解巨人的歷史、優勢和能耐,那就是知識。
所以,電子商務的課程是不是應該包括以下的內容:
1人類信息技術改革的歷史
知識經由信息傳遞,人類傳遞信息技術越改進,知識的取得就越容易。從古登堡用印刷術為信息傳播配上了引擎以后、人類知識積累的速度隨之加速的歷史,來思考今天信息和知識的關系。
2大航海時代的商務創新
人類結合求知欲和商務不斷創造社會的進步,歐洲人打破了“海洋的另一端是世界盡頭”的迷信,將商務延伸到印度和新大陸,把黃金、茶葉和棉花帶回歐洲做新生意,當時航海新技術和商務新邏輯對比今天互聯網帶來的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層出不窮,并無二致。
3工業革命的歷史啟示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人類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知道了能源的用途,于是各種機器陸續被發明去利用能源替代手工具,形成了工業的社會結構。公路、鐵路和運河也因為運輸的需求和機器的效率而出現了,交通的便捷進一步提升了信息傳遞的速度,人類知識的積累系統化了。到了19世紀,人類發明了發明的方法,發現了發現的方法,人類工商業的進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
4科技發展簡史
科技正是創新的源頭和結果,關鍵的基礎知識如何經由多少巨人的努力和傳承,力學、電磁學到量子力學如何建構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元素周期表的知識積累如何幫助人類應用在電晶體、半導體、電腦、個人電腦、手機到移動互聯網,基因的知識應用如何幫助農業和醫學的發展….等等。
科技發展主導了今天的商業模式,想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至少先知道人類知識是如何積累,積累到了什么程度,以及前人如何應用科技創造歷史。
5互聯網的基本字匯
專有名詞封包特定的概念,學生可以從專有名詞的例子中,去了解電子商務。
6國內外電子商務發展的歷史
介紹國內外電商、印刷電商的創業故事,尤其是亞馬遜的成長史,從全球第一家成功的電商的發展過程中,不但可以學習如何利用時勢創造生意機會,還能了解許多由亞馬遜創造的電商生意游戲規則,例如:云計算、大數據、資源外包…等等。
7大數據和電子商務的關系以及物聯網和大數據的關系
8媒體變化簡史
互聯網改變了媒體,媒體改變了營銷方式,進一步影響了各行各業的生意。
大環境的快速變化中,導致以往的硬知識大部分都過時了,好萊塢電影公司最歡迎的人才是具有數學專長,而不再是非戲劇系的高材生不可;大飯店選擇主廚的主要條件不一定是烹飪技術,可能是博客的關注數量。
國內許多手機廠牌的創業者,他們可以不懂無線電、電話、電腦語言或生產制造…等等技術,卻不能不關心社會的節奏,了解時代的脈動。
大環境變化快,大學生一年級上的課程,還沒到畢業大半都過時了,學校在提供基礎知識以外,應該讓學生多接觸各行各業的實際經營者,從不同的角度去吸收信息,過濾自己想要的知識,對這個世界有自己的看法,說不定能掌握時代的脈動,抓住社會的節奏,去面對畢業后的電子商務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