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消息,珠海中富披露公告稱為了減少公司的虧損幅度,公司將清算并注銷大部分已停產且業務處于虧損狀態的12家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珠海中富自2015年業績出現大幅虧損,至2016年第三季度業績尚未扭虧為盈,頻臨ST命運。
公告稱,珠海中富此次擬清算并注銷分別位于南寧、溫州以及中山等地共十二家子公司。此次整合、關閉虧損工廠及生產線,會導致12家子公司全部業務關停以及同一廠區部分業務或生產線關停。
對于此次關停業務的原因,珠海中富在公告中表示,系因上述業務虧損,給公司整體經營業績帶來較大的拖累,估計在未來也難以扭轉經營狀況進而實現盈利。
因此,公司通過關停此類業務,可減少相應的虧損幅度,為公司扭轉經營困境奠定基礎,對公司未來經營改善有正面影響,但同時可能會對公司帶來相應的資產減值損失風險。
資料顯示,此次關停的十二家子公司,經營范圍多與飲料塑料包裝瓶生產制作、食品包裝有關。業績均處于虧損狀態,負債額從數萬元到兩億元不等。其中負債最高的為珠海市中富瓶胚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于1995年,經營范圍為生產和銷售自產的聚酯(PET)瓶胚和聚酯(PET)瓶等。截止2016 年10月31日,該公司負債額為2.66億元。
急于甩開“累贅”的珠海中富,背后原因在于公司自身連年虧損,業績急需扭虧。2015年年報顯示,珠海中富業績出現大幅下滑,凈利潤為-6636.21萬元,同比下降258.68%。至2016年第三季度,珠海中富仍步履艱難,業績尚未扭虧。前三季度內,公司營業收入為13.46億元,同比下降13.89%;凈利潤虧損7914.69萬元,同比下降868.63%。
值得注意的是,于今年4月,珠海中富才成功摘帽。此前珠海中富還因收購破產公司而飽受深交所關注,但最終資產重組事項還是以失敗告終。瀕臨ST的珠海中富此次能否借關停子公司業務,順利度過寒冬,仍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