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近期,廣西等地公布了2016年企業工資指導線。中新網記者梳理發現,目前至少已有北京、上海、山東、山西、內蒙古、天津、新疆、四川、云南、陜西、江西、河北、寧夏、廣西、甘肅等15個省份的2016年企業工資指導線已經出爐。
哪些地區發布工資指導線--至少已有15省份
近日,廣西發布了2016年企業工資指導線,明確企業工資增長的基準線為8%,上線(預警線)為12%,下線為3%。
廣西人社廳表示,企業生產經營正常、經濟效益比上年提高,職工工資水平可圍繞基準線進行增長。企業經濟效益有較快增長,工資水平可相應增長,但要根據企業的承受能力,量力而行。企業經濟效益較低或虧損時,職工工資水平可圍繞下線適當給予增長。
據記者統計,截至目前,至少已有北京、上海、山東、山西、內蒙古、天津、新疆、四川、云南、陜西、江西、河北、寧夏、甘肅、廣西等15個省份公布了2016年企業工資指導線。
據了解,企業工資指導線由基準線、上線(又稱為預警線)和下線構成。它是政府根據當年經濟發展調控目標,向社會發布的年度工資增長水平的建議,并不具有強制約束力,但為企業與職工開展工資集體協商以及企業自身合理確定工資增長水平提供參考依據,同時也是國有企業實現工資總額管理的重要手段。
各地工資最低可漲多少--北京等地最低可漲4%
各地工資最低可漲多少?中新網記者梳理發現,北京、上海、山西、甘肅等地的下線為4%;河北、陜西、天津、四川、云南、新疆、江西、廣西、山東、內蒙古等地的下線為3%。
而寧夏的下線為零增長。根據寧夏發布的通知,經濟效益下降的企業,在崗職工的工資零增長,但企業支付的在法定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的職工工資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對于經濟效益不好的企業,一些地區明確工資增長幅度可以低于下線。如,上海提出,生產經營困難、經濟效益較差的企業,工資增長幅度可以低于下線;陜西表示,企業確因生產經營困難、不能按照工資指導線標準安排職工工資增長的,可低于工資指導線下線(含零增長或負增長)確定工資水平。
一些地區則對一線職工的工資增長予以了“重點照顧”。江西提出,在堅持按勞分配原則的前提下,努力提高一線職工特別是農民工及其他普通職工的工資水平,使一線職工工資增長不低于本企業平均工資的增長;上海也表示,應當努力提高工資水平偏低的生產服務一線崗位人員工資水平,一線職工工資增長幅度應當不低于本企業職工工資的平均增長幅度,企業高管的工資增長幅度應低于本企業職工工資的平均增長幅度。
軟包廠人力成本或將大幅增加,留存優質客戶、減少能耗損失或是出路
面對最低工資標準上調,對照各地發布的工資指導線,不難發現依靠低人工成本的加工制造業以及商業服務業等人工密集型行業受到的沖擊較大,而作為傳統制造業的軟包行業同樣面臨人力成本大幅增加的考驗。
浙江某軟包廠負責人介紹,隨著最低基本工資標準逐年調整,員工工資每年以10%以上的幅度增加。目前公司員工的最低工資也達到3200-3500元的水平,而技術含量高的工種,工資也會更高。反過來公司的盈利水平有限,當下軟包行業又處在一個產能過剩,競爭激烈的低谷期,這種矛盾讓軟包行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壓力倍增。
筆者從上海、廣東等地多家軟包廠了解到,為了應對人力成本的增加,不少企業主要從兩個方面加強自身的抗壓能力:
1、對客戶實行淘汰機制,留存優質客戶,減少呆賬、壞賬的風險
對軟包廠來說,資金鏈意味著企業生存的根本,一筆呆賬、壞賬造成的損失往往比人力成本的增加更嚴重。
2、優化企業管理,減少能耗損失
眾多軟包廠負責人表示,人力成本的增加更多還是從市場和客戶方面找出路,不會攤派到員工身上,但是對員工的業績考核或更嚴格。(部分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