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在吼,鋁在叫,鋅在笑,錫在跳,IC在呱呱叫,橡膠在咆哮,銅價鋁價萬丈高,生鐵價格更是嗖嗖跳,運費也在往上飄,塑膠原料價格發高燒,紙箱也跟著湊熱鬧。”這首調侃原材料漲價潮的“打油歌”,東莞很多制造業老板聽著是笑不出來的。
近期,各種原材料都有一位數、兩位數不等的漲價幅度,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將下游制造商原本就微薄的利潤進一步壓縮。東莞企業有哪些應對措施?集體采購是否有效?不同行業的漲價潮之間,有哪些關聯影響?紙張、塑膠、家具和電子是東莞的重點制造行業,南都特別邀請這些行業的代表,商議漲價潮中如何突圍。
原材料價格上漲,給東莞制造業老板們帶來不小的困難。
圓桌嘉賓
林青:東莞紙箱同業協會臨時代理會長
方潤忠:國際名家具(東莞)展覽會總經理
賴孛寧:盟大塑化運營管理部副總經理
李小姐:東莞電子信息協會副秘書長
成本上升 量做出來了,錢虧進去
南都:現在原材料是不是漲得很厲害?同業人士的直觀感受是怎樣的?
賴孛寧:塑料行業最近2-3個月的漲幅很明顯。舉幾個常用的例子,A BS今年10月份的價格是12000元/噸,到11月15日已經漲到15500元/噸,漲了29%;PV C在10月份是7000元/噸,一個半月后漲到8200元/噸,漲幅17%;同一個時間區間,PP也從8000漲到8800元,漲幅10%;G PPS從9300元/噸左右漲到了11000元/噸,漲幅18%。
可能相比起其他行業,覺得塑料的漲幅不算大,實際上在我們這個行業,長期屬于比較穩定的狀態,有10%-15%的漲幅已經是很大的了,會對很多的企業產生影響。這對于中間貿易商來說,是利好,在看“多”的行情下,有的企業加大采購,貿易商利潤增加。然而下游制造廠如果沒有足夠的庫存,漲價后只能被動接受成本上升的事實。采購價格覆蓋不了利潤,會有一定影響。
林青:我們統計一家紙板廠常用材質的漲價幅度,40天內,A 335B漲了97.41%,K 535A漲了94.74%,其他幾家漲幅都接近100%。這還是11月底統計的價格。12月份經過我們抱團,號召會員理性采購,漲價的勢頭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有過一點點回落,但也有二級廠發漲價函。這波漲價潮對包裝行業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很多企業做了一個月,量做出來了,錢卻虧進去了。所以紙箱同業都很焦急,臨時成立協會來應對這一情況。
方潤忠:這陣子家具企業聚在一起,就是在討論原材料漲價帶來的工廠壓力。現在木材價格基本上有20%的漲幅,用來包裝的紙箱漲價30%,油漆及沙發的填充材料也有不同程度的漲幅。家具廠也不得不提價,原來1萬元的家具現在貴了個一兩千,客戶不樂意了啊。但是有什么辦法?總不能虧本去賣啊。這樣大范圍、波及不同原材料行業的漲價潮,往年沒有見過,家具廠真是壓力山大。
李副秘書長:電子行業的情況跟家具相似,也是涉及多個領域的原材料上漲。塑膠和金屬漲了10%-20%,紙箱漲價,整個行業感受到很大的成本壓力。不過至于整個電子行業的整體漲價幅度,我們還沒有做具體的統計,只能說企業直觀反映壓力大。
交叉影響 “下游的下游”也在漲價
南都:不同行業的漲價潮,原因在哪里呢?
林青:這應該是一個全國性、多行業的漲價風潮。具體到紙業上,因為環保和產能效益不佳的因素,許多的造紙企業關停,東莞也關停了一批“兩高一低”企業。還有一個就是其中的一些生產環節,有企業哄抬價格。我們很多三級廠都在向發改部門反映問題,希望能夠規范價格管理市場。
賴孛寧:塑料的漲價,一方面是國際原油價格上漲,處在一個高位;另一個是期貨市場買“多”的比較多。
方潤忠:我們家具行業屬于這些產業下游的下游。紙業、木業和其他行業的漲價,造成了我們的漲價。這是一種“交叉影響”的狀態。
應對之道 抱團議價,就怕還是談高了
南都:目前莞企有哪些應對措施?有些行業試水集體采購,是否有效呢?
賴孛寧:塑膠制品產業,很多工廠都是剛需。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就是在11中下旬的時候,也曾經有過300-500元/噸的小幅度價格回調,現在整體還是看“多”的節奏。現在的應對方式就是:按需采購。
林青:我們協會在11月底開始籌辦的時候,主要推進兩個工作:第一是發動企業“理性地按需采購”,控制下單節奏,不要因為恐慌而囤貨,越囤貨越是引起惡性循環;第二是籌備組織集體采購。具體來說,就是會員入會之后,通過一定的保證金制度,建立起資金池,為整個行業提供供應商貨款擔保。
過去企業單打獨斗,規模小一點的三級紙箱廠,就要接受二級廠苛刻的條件,議價能力薄弱。現在想要通過集體采購的方式,結成一個聯盟,一起去跟二級廠談。現在已經有不少會員企業想要加入這個聯盟。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也會有問題。一個是我們必須爭取到合格的資質才能操作,第二個就是到底應該怎么談判,我們也沒有嘗試過,要是談的價格低了還好,高了怎么交代。這個還在摸石頭過河的狀態。我們可能要向一些有經驗的協會請教。
方潤忠:我們開會也提過集中采購的問題。我們名家具也算是比較成熟的協會了,但是對于這個命題,討論起來還是理論上可行,在實操方面,信息及時性如何保證?如何最大程度匯總采購對象的信息?如何拿下一個被會員認可的價格?這個想起來就很難。涉及金錢和利益,還是很敏感。也是那句話,集體采購做得好就沒有問題,要是談判不成功,聯盟主導者的壓力也很大。所以現在我們還處在觀望的階段。
行業困境 供需關系如此失衡讓人費解
南都:為什么會在年末出現多行業的漲價風潮?不同行業的漲價潮之間,有哪些關聯影響?
李副秘書長:電子行業涉及的原材料產業很廣,例如金屬也是漲價趨勢最明顯的。我們行業的平穩,需要多行業在價格上的良性互動,才能更好地達成。
方潤忠:這樣大規模的多行業漲價潮,往年都沒有見過。其實我有一個疑問,2016年很多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產能是收縮的,也就是說,市場對于原材料的需求最起碼沒有大幅度地提升。雖然有原材料緊張的大環境在,但不至于供需關系如此失衡,卻在年底突然掀起各行業的漲價潮,這個現象有點想不通。現在一個行業結成聯盟去壓制上游的價格,還不一定管用。除非多行業之間良性互動,不然木業降下去了,紙箱繼續漲或者油漆繼續漲,那家具還是會漲。反過來也會影響其他行業的價格。
林青:我也有(與方潤忠)一樣的想法。目前國內市場加工制造業整體都是微利時代,甚至有的企業是在掙扎。在產能收縮的情況下,這樣的原材料價格暴漲,到底是真的供需失衡?還是恐慌性虛高?甚至有的企業是好不容易熬到今天,趁著漲價“大賺”一把,而不顧下游企業的死活?而且這不是紙業一個行業的情況,各行各業都是如此,每個企業都在尋找破局的方式。
在這里我想為實體經濟呼吁一下,現在大部分的銀行資金都流入房地產家庭貸款,沒有實體經濟的繁榮,哪里能支撐起樓市的繁榮。所以我希望,多一些融資支持企業渡過這個難關,行業協會之間也多一些互動,為平穩價格共同努力。
來源:南都東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