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一早,大可樂正式宣布倒閉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因為資金鏈斷裂,這家曾經通過萬人眾籌模式起家的手機品牌最終倒在資本寒冬之下。驀然回首,曾經叱咤手機行業的夏新、波導,科健、迪比特、首信、熊貓等品牌早已淡出人們視線,而勝華、福昌、中天信、介面光電、京馳等供貨商也零落在手機寒冬里。
關于手機行業倒閉潮根源,一直是眾說紛紜。而產能過剩、成本上漲及技術落后似乎成為大家的共識。我的朋友們啊,原因其實真的沒那么簡單。
從2014年以來,中國手機制造行業出現密集倒閉潮。由于倒閉企業多是一些行業知名的大廠,因此這些倒閉事件不僅將供貨商和員工置于危險境地,也造成了十分巨大的社會影響。
比如手機代工商就有東莞兆信通訊,深圳中天信電子,深圳億通科技等倒閉。兆信通訊倒閉前老板的一封絕命書曾經轟動一時,中天信也因影響到錘子T2出貨而賺足眼球,億通科技的停產對一些行業知名的供貨商造成很大沖擊。
當然,有的是被手機產品更新換代所淘汰,如生產塑料外殼的深圳福昌電子、深圳鴻楷興和東莞市京馳塑膠,為諾基亞生產手機按鍵的蘇州閎暉科技。
有的則完全是因為產能過剩而引發行業虧損。在手機面板供應商這塊有臺灣勝華科技在中國內地的三家工廠——東莞萬士達、東莞聯勝和蘇州聯建,臺資湖南介面光電,臺資南京璨宇光學。在線路版這塊有東莞市鎰聯鑫電子,手機模具方面有東莞震海等。
談到手機行業倒閉潮,業內普遍認可的觀點有中國經濟寒冬,低價競爭,企業自身技術跟不上,人力成本上升,銀行收貸等等。其實,這些只是非常膚淺的認識,是一種表面上似是而非的觀點,相信有99%的人沒有看到其根本原因。
依“包裝地帶”小編看來,造成智能手機行業倒閉潮的根本原因在于國家壟斷太多資源以及中國股市基本無紅利可分。
列位看官,為什么美國沒有產能過剩,歐盟沒有產能過剩,日本也沒有產能過剩,惟獨中國產能過剩這么嚴重呢?我想原因大概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國家壟斷的范圍太廣,導致民營資本無處可投。前些年手機行業利潤不錯,也沒有政府壟斷,所以大家一窩蜂去搞機。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掌握太多資源,又喜歡插手市場,常常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推動某個行業的發展,結果也導致民營資本過度集中,造成產能過剩。手機行業如此,LED和機器人行業也是如此。
股市基本不分紅對中國產能過剩的影響其實也非常之大。在美國、歐盟和日本,民間資本可以通過購買優質上市公司的股票來獲取足夠的利潤,根本不需要自己開工廠。比如購買蘋果、谷歌、微軟、臉書等股票的股民每年可分得巨額的紅利,但中國的民間資本不僅分不到紅利,而且也不允許購買美國的股票。
其實,股票分紅可以吸引更多的民間資金進場并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同時也能避免出現產能過剩,可是中國的股市就是不愿意這樣做,真是匪夷所思。至于中國股市為何分不到紅利,我想原因有三:一是利益集團掌控的壟斷行業企業不愿與民分紅;二是市場監管不嚴,上市企業魚龍混雜;三是上市企業治理結構不合理,大股東可以為所欲為。
中國搞了三十年市場經濟,卻解決不了產能過剩和惡性競爭的痼疾。根源還是行業壟斷等非市場行為,我想這也是歐盟一直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原因之一吧。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Canaccord Genuity的報告,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的利潤依然被蘋果和三星牢牢掌控,兩家公司合計利潤達到105%。中國小米、華為、聯想、中興等智能手機雖然占據了全球三成份額,而且前十大智能手機制造商中有七家中國企業,但中國智能手機的整體利潤為負。
由此看來,中國智能手機品牌商的利潤是以供應商的虧損作為代價換來的。更加可悲的是,隨著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快速增長,中國手機產業鏈供貨商倒閉和虧損也越來越嚴重。
中國制造為何如此悲摧?無他,因為中國品牌太LOW!蘋果等美國品牌風靡全球,靠的是美國競技、飲食、娛樂文化對全世界無處不在的滲透(當然朝鮮、伊朗、委內瑞拉等國家除外)。韓國三星之所以能夠與蘋果分庭抗禮,同樣也是依靠引領世界風氣的“韓流”,一曲《江南STYLE》嗨翻全球,一部《都教授》融化了數十億觀眾的心。在文化的影響力方面,十四億人口的泱泱大國實在是微不足道。
早在2006年,中國政府便意識到品牌對提升企業贏利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了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的口號,真可謂切中肯綮、深謀遠慮。更值得稱贊的是,我們的政府充分意識到文化等軟實力對提升一個國家產品品牌的重要性,大力向全世界宣揚中華文化,比如打造姚明、李娜等世界明星,設立別孔子學院等等。然而,由于價值觀不同,中國的文化輸出屢屢碰壁。特別是近些年來,我們的媒體字里行間愛的字眼愈來愈少,而拉仇恨的文章充斥網絡和電視之上,導致中國在世界越來越受到孤立。
顯然,中國制造要想躋身全球一流行列,還有很長的路上走。
窮途末路的中國制造究竟該向何處去,我想每一個有思想的中國人都在想。個人認為,中國惟有改革教育,培養更多有獨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人才,才能提升中國制造的創新能力。只有打破行業壟斷,改革當前不合理的股票分紅制度,才能避免產能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