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年轟動一時的曾成杰案、孫大午案、太子奶案、吳英案、周正毅案、楊斌案、廣東顧雛軍案,實際上反映了民營企業老板的在金融知識方面的致命短板。近年來,山東鄒平出現長星集團、齊星集團相繼破產,西王集團、魏橋集團受到拖累,也再一次深刻地凸顯出中國民營企業家對宏觀經濟走勢出現嚴重誤判。
注:部分內容整合自四維金融、金仲兵的博客
改革開放四十年,是民營經濟、民營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四十年,也是發展、壯大、整合的四十年。
據此前不完全統計數據,民營企業數量占90%,解決就業90%,納稅占到90%,創造了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提供了70%的技術創新,65%的發明專利和80%以上的新產品。
雖然很多個體業主成為民營企業家和上市公司老總,但是也有很多大老板則走向衰落,重歸起點,甚至鋃鐺入獄或是逃亡、自殺等。民營企業的盛衰之勃忽,似乎一直受困于“民企十年周期率”的魔咒之中不能自拔。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
四維宏觀金融智庫(FHT)一位管理專家表示,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各方面的素質都是超一流的,無論是市場的敏感度,戰略上的氣魄,還是管理上的精干,包括勤勞、吃苦等等都是罕有其匹。但是,他們身上還是有很多缺陷,這些缺陷往往是致命的。最大的缺點還是,他們缺少作為一個企業家最起碼的對宏觀經濟前景的認知度,對基本金融知識也是非常欠缺。
當年轟動一時的曾成杰案、孫大午案、太子奶案、吳英案、周正毅案、楊斌案、廣東顧雛軍案,實際上反映了民營企業老板的在金融知識方面的致命短板。近年來,山東鄒平出現長星集團、齊星集團相繼破產,西王集團、魏橋集團受到拖累,也再一次深刻地凸顯出中國民營企業家對宏觀經濟走勢出現嚴重誤判。
由于中國這一代民營企業老板大多文化程度比較低,許多人只知低頭干活,不知道借助信息和各種渠道對自己的企業和行業,尤其是宏觀經濟變遷做出前瞻性判斷。就如同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上航行的小船,不僅僅自己實力渺小,還沒有羅盤,怎么能抗擊風浪。正如當地一名金融機構人士評價,鄒平縣大多數中小企業主文化程度不高,沒幾個人關心宏觀經濟,更別說什么結構調整。
再比如,美國強勢加息并削減企業所得稅,看似跟你的企業八竿子打不著,但是卻實實在在的影響著企業未來的經營。美國加息,會讓中外利差消失,國際資金流向美國,國內金融業常年的流動性泛濫局面終結,企業去銀行貸款可能更難,利率會更高。而美國大幅削減企業所得稅,會導致大量制造業拔起營寨向美國進發,對訂單產生重大影響。對這種情況,企業如何未雨綢繆。
點擊上面圖片了解詳情
其實,說到根本上,做企業和做投資應該是最相通的,最核心的功夫是控制風險。你一筆投資下去,要考慮你投資的行業是否今后有市場。這里邊學問非常大,不僅僅設計到基本的經濟學知識,而且涉及到行業的變遷,國內外經濟發展的變化,市場的變局,人們消費習慣的變化,技術革新的趨勢,未來利率的變化,匯率的變化,還包括國際經濟變化,國際上同行業或者類似行業的變化等等。
大量事實證明,許多在各次危機中能夠活得好的企業老板,就是善于學習,善于觀察時事和國家大政方針。換句話說,就是企業老板有戰略眼光,這個戰略就是對宏觀經濟和金融形勢的總體把握。
十九大的勝利召開,讓包括印刷包裝業在內的制造業人士看到了新機遇和新希望。但也面臨著通脹與通縮兩難,國進民退、房地產泡沫、債務危機、環境危機和產能過剩等挑戰。
對中國的企業老板來說,如何圍繞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進行轉型升級?如何準確把握未來宏觀經濟調整的方向?成為老板們急需打通的任督二脈。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