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產業園內藏有加工企業
產業園一般來說都是用來企業辦公的,但一家名為“北京金瑞美印刷科技有限公司”的工廠居然把生產車間設在產業園內,平時大門緊鎖,窗戶用簾幕遮擋,人員進出隱秘。原來,這處車間既沒有辦理環評等合法手續,也沒有任何的環保處理設備。日前,該公司大樓已經被查封,執法部門正在進一步調查。
今年5月初,讀者陳先生向本報舉報,在通州區永樂店鎮一處產業園內,藏匿了大量工廠。這些工廠沒有合法手續,借著“產業園”的幌子做掩蓋,偷偷生產加工,其中還有污染嚴重的化工廠和印刷廠。
陳先生說,他因為業務關系,經常到永樂店鎮的這處產業園去。他發現,在產業園內,存有明顯的違規行為。“現在北京環保抓的嚴,這個地方應該就是個辦公的地方,有的企業不可能辦下來生產加工手續。
”陳先生舉報說,他有幾次就看見了工人在室外露天作業,這一點從環保來說是不允許的。還有的樓內,經常是大門緊鎖,不知道具體干什么。“甚至連窗戶都糊上了,建議你們去看看。”
調查 印刷公司門窗緊閉 天黑有人進出
根據陳先生提供的地址,記者在通州區找到了這家產業園。園區北門寫著“聯東U谷·北京永樂產業園”。 根據項目介紹,這是一個集總部、展示交易、研發設計、文化創意、商務服務配套等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園區。
在開發商的官網上介紹稱,聯東U谷·北京永樂國際企業港作為聯東集團第三代園區,是高端產業園區的代表作品。園區自2010年11月開始規劃建設,規劃總建筑面積170萬平米。
走進園區,這個產業園分布著多棟獨立式辦公樓,每棟樓四層左右。基本都是每棟樓為一家公司所有,有文化、五金等公司。
上班時間,多數公司都有人照常工作,并且從一樓的窗戶都可以看見里面的情況,堆放著大量貨物。而在22號樓,記者卻發現了異常。這是一處四層的獨棟樓房,與周圍結構大體相同。但不僅門窗緊閉,就連窗戶都在里面用窗簾遮擋的非常嚴實。
22號樓白天窗簾緊閉
附近其他樓的工人告訴記者,這家公司很少看到有人出入,“而且他們也不走大門,都走旁邊的小門。”經過記者多次暗訪發現,22號樓都是在晚上天快黑的時候開始有車出入,這一點與其他辦公樓有著明顯差別。而且記者還發現,在有車進出前,都會有人在門外看一眼后,才將卷簾門打開。
天黑以后開始有叉車工作
5月下旬的一天晚上,記者在現場看到,一輛小型的叉車開到樓前后,卷簾門才慢慢升起。然后,叉車從里面運出了大量帶有紙盒包裝的產品。
經過一段時間調查,記者了解到,外包裝上的產品名稱為“涂布液”,公司名為“北京金瑞美印刷科技有限公司”。
工商部門公示的信息顯示,這家公司經營范圍為科技開發、銷售印刷材料等,并沒有生產內容。而記者從環保部門了解,此樓并沒有辦理環評等生產加工手續。
記者隨后從印刷業內人士了解到,涂布液,是一種化工產品,生產過程中會使用酮類產品,這些都是危險化學品。企業如果生產加工,必須在指定區域,并對廢液、廢水等污染物進行合法無害處理后,方能通過審批。但如果沒有任何手續擅自加工,不僅屬于非法行為,更是容易對環境造成危害。
檢查 有人不開門 執法人員吃閉門羹
鑒于該樓內存在的可疑情況,記者向執法部門進行了舉報。
7月4日上午11時許,由公安環食藥旅總隊、環保、工商、安監等多部門組成的聯合執法隊伍來到22號樓樓下。
當執法人員亮明身份要求里面的人開門時,里面的工作人員當作沒聽見拒絕開門。從該樓外墻的窗戶偶爾可以看見里面明顯有人在走動,但執法人員敲門后,他們則全部離開了一樓向樓上走去。
現場執法人員電話聯系里面的負責人,第一次電話打通時,對方卻表示自己不在現場,隨后就掛斷電話。當執法人員再次撥打他的電話時,這名負責人已經將電話關機。在場的物業人員隨后聯系了該樓登記的聯系人,向他說明了現場情況后,這名聯系人也表示自己不在現場,無法開門。
大約40分鐘后,執法人員從一樓一處開啟的小窗戶進入樓內打開了大門。
生活、生產區混合 負責人屋里做實驗
經過執法人員檢查,所有的工人都聚集在該樓的四樓頂層宿舍區。四樓不僅有員工宿舍和會議室,還有員工食堂。一至三層則是生產加工車間,該公司將生活區和生產區放在了一起。
“生活區與生產區必須嚴格分離,尤其是這種化工企業,這樣做存在消防隱患。”執法人員隨后在人群中找到了剛剛關機的企業負責人鄭某。鄭某是這家公司三個股東中的一員,也是企業的技術負責人。他的實驗室,就設在這個樓的三層。
“你明知我們來檢查,為什么不開門,還把手機關了?”面對執法人員的詢問,鄭某有些語塞。他解釋說,因為害怕。他也知道自己干的事情有不對的地方。“比如,我實驗用的這些試劑,北京這邊都不讓用。”鄭某說,他害怕有人來檢查,所以后來就把手機關了。
據他介紹,公司的產品除了涂布液之外,還有顯影劑,也是屬于一種化工產品。
對于是否有環評手續等合法證件,鄭某解釋說,公司以前也去辦過,但沒辦下來。“通州這邊管理嚴格,不給辦,我們也在琢磨搬家呢。”
據了解,這棟樓共計2000平方米左右,是該公司幾年前花費數百萬元買下的。他負責公司的產品研發和實驗室管理,公司產品的生產配方都是用代碼代替。對于生產中和實驗中產生的廢液如何處理,鄭某要么否認產生廢液,要么稱廢液又倒回到加工過程中。“只有實驗室還有兩桶廢液,我在找人處理。”
設備仍在生產 儲存大量危險化學品
記者隨后來到了鄭某位于三層的實驗室。實驗室內,很多機器還亮著紅燈,一個燒杯內的紫色液體還在不停晃動。各種顏色的液體放在大大小小的瓶子內,擺滿了房間。工人中唯一的女孩,是鄭某的徒弟。據她講,平時只有她和鄭某做實驗。
三層除了實驗室外,還有部分原料。而在該樓的一二層也全部堆滿了成品及原料。原料中,標有丙酮等字樣,而根據查詢,丙酮屬于危險化學品。在大樓的一層,生產的設備還還在亮著紅燈。據初步清點,至少儲存數十噸原料及成品。
目前,該樓已經被執法部門查封。關于該樓內涉嫌存放危險化學品及生產化工制品等問題,相關部門正在進一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