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第九批奶粉配方注冊名單,國內已有32家企業的75個系列224個配方獲批。在9月8日舉行的“配方注冊制時代的中國奶粉市場”座談會上,據國家食藥監總局特殊食品注冊管理司副司長馬福祥透露,注冊制最終批準的配方數量或在千個左右,這也意味著尚有800多個配方待批。與此同時,隨著獲批名單的公布,市場洗牌陸續開始,奶粉市場也轉向后注冊制時代,但跨境購的漏洞仍待修補。
19批通過224個配方 尚有800待批
從8月3日開始,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了配方注冊制新政的進展,22家企業的89個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的注冊申請獲批,此后陸陸續續共公布了9批名單,共有32家企業注冊了75個系列224個配方,其中伊利、蒙牛、飛鶴、貝因美、君樂寶、三元等國內主要品牌都有多個系列過關,在外資品牌上,美贊臣、惠氏、雅培、美素佳兒等主要系列也都順利過關。
根據食藥監總局公布的數據,在注冊制實施之前,國內擁有嬰兒配方奶粉生產工廠108家,有配方2300多個,其中黑龍江、山西、內蒙古、河北企業占57%,進口企業有77家。
按照新政,一家企業最多可擁有3個配方系列的9個配方。
馬福祥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配方注冊還在繼續,對于配方審查主要堅持三個原則:
一個是必須添加的營養素、標準里規定營養素不能缺少;
第二,可以選擇的營養素必須明示;
第三,不應該使用的物質,包括添加劑,標準規定禁止使用的,堅決禁用。而從數量上,按照國內和國外奶粉生產企業總數計算,預計將有1000多個配方過批。
而這也意味著除去目前通過的224個,還有800多個配方等待審核通過。
不過據記者了解,目前配方通過注冊率達到百分之百,似乎并沒有起到過濾的作用。但馬福祥解釋稱,一方面目前上報的企業都是比較領先的大品牌;另一方面,如果企業注冊材料有問題,會發出補正通知,短時間內改不過來就不予注冊,目前還沒發現這個問題,但有企業撤回配方注冊申請的情況。
根據新政規定,在2018年1月1日之前為新政過渡期,而在過渡期之后,沒有獲得注冊證書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不允許在中國市場銷售。對此,馬福祥也提醒企業注意申報時間,以免無法在大限之前完成注冊。
不過記者了解到,奶粉企業通過配方注冊審批并不等于拿到“護身符”。
據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秘書長劉學聰透露,配方注冊只是對產品準入市場的一個審查,包括在配方的安全性、科學性和標簽的規范性,如果未來監督抽驗時不合格,證書或將被收回甚至撤銷,而再次申請難度則大得多。
2奶粉行業正在進入“后注冊時代”
記者了解到,隨著75個配方系列的陸續通過,市場正在向通過的配方產品傾斜,行業也逐步進入后注冊時代。
君樂寶乳業副總裁劉森淼表示:在食藥監總局公布的第一批名單中,君樂寶旗下的樂純系列配方獲批,但其他幾個系列還沒有公布,當晚全國各地經銷商的電話幾乎將他的手機打爆,而樂純當月的銷售額翻了四倍。
美贊臣大中華區副總裁顧磊表示:目前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進入一個新時代。一方面中國進入配方注冊時代;另一方面從企業端看,配方注冊落地會讓市場重新聚集到產品配方上,聚集到產品質量和科研創新上,未來高品質的產品將會受到市場追捧。而從市場的角度看,配方注冊將幫助消費者回歸理性。
她認為,過去出于對食品安全的顧慮,面對市場上多樣化的選擇,消費者可能會選擇價格更高的產品。而未來消費者更可以結合自己實際消費能力、實際需求,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與此同時,在渠道方面,配方注冊的落實實施也會使三、四線城市的市場重回良性競爭。
記者了解到,尼爾森數據顯示,在一~二線城市,外資品牌的占比約70%,遠高于國內品牌。外資奶粉的品牌系列并不多,配方注冊制對其產品線影響較小,而數量眾多的經銷商品牌、貼牌奶粉等大多在三線以下市場,也是受配方注冊制影響最大的部分。
“隨著配方注冊清單陸續出爐,乳品市場將向已經完成注冊的品牌傾斜,行業的洗牌將加速。”雅士利副總經理朱國剛表示:對于企業來說,會因為珍惜品牌而更關注產品流向和產品安全性,企業也將從過往的價格戰、營銷戰轉向研發、創新綜合實力競爭上來,集中做品牌,而不是多配方。奶粉行業回暖的同時也加速清場,有利于大品牌的發展。
事實上,通過注冊之后,奶粉企業依然要面臨一系列的考驗。比方新政之后生產如何銜接、市場如何銜接;大量代工品牌退出四五六線市場以后,這個市場空白如何去爭取;標簽在配方注冊制嚴格管理之后,企業如何進行差異化的產品宣傳等等。
根據雅士利提供的數據,2015年,我國嬰幼兒配方乳粉市場份額1000億,其中跨境電商和海淘模式占150億(跨境保稅模式90億,海淘45億,代購15億,約6:3:1),一般貿易(包括國產和正常貿易進口)約85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