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環保+安監,不少中小企業無路可去!有一位鑄造廠的老板曾跟老鐵說:當年傾盡所有辦工廠,沒干幾年,成本還沒回來,如今又要求限期整改,不達標就要拆除,我們這都是小本生意,現在改了,不知道以后又有什么新政策!如果有下輩子,打死我也不干鑄造了!
很多中小軟包企業的老板都很迷茫, 不知道出路在哪,今天小編看到一個“共享制造”的成功案例,給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找到一些靈感!
揭秘“共享制造” ,看18家企業如何共享1個工廠
近日,記者在深圳寶安區燕羅街道發現了這樣一家“共享工廠”。從大型設備到工人,從創意到品牌,一切都可以共享!
據了解,這里已經匯聚了數十家企業和團隊,數百位創客,在共享制造的模式下,他們“抱團取暖”,共同度過小微制造業的“陣痛期”。一些瀕臨倒閉的企業起死回生,甚至實現了“人員減半,效益翻倍”。
共享制造是什么?
廠房是共享的。企業主和創客根據使用分擔租金,不再需要與“二房東”斗智斗勇。
設備是共享的。每臺動輒百萬元的大型設備上都貼有標簽,標注著每小時使用費用。
工人是共享的,每位工人根據自身技術等級,自報身價,領取項目。
訂單是共享的,業務團隊拉回訂單后,各個團隊競爭報價。
財務、行政人員是共享的,數十個企業和團隊共享一個財務辦公室,省去了單獨雇傭的人力費用。
創意和智慧是共享的。來自四面八方的創客團隊在這里找到了低成本的工作平臺,創新的點子迅速成為現實。
對初創型企業幫助更大的是,品牌也是共享的。眾創空間以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幫助加盟企業進行商務洽談,助力拿到客戶訂單……
如今,Mould Lao眾創空間已吸引了18家企業入駐,創客團隊12個,創客近百人。在這里,制造業工廠傳統的模式被打破了:用工關系與傳統企業發生了質的變化,每個工匠變得更加自由,每個人都在為自己而工作。
共享制造解決了什么問題?
一位入駐Mould Lao眾創空間的企業主對記者說,這片區域的大部分小老板,原來都是向“二房東”租賃廠房。二房東通過各種渠道拿到廠房后,以翻倍甚至更高價格出租。經過一兩年發展,企業的盈利上來了,二房東又會上漲房租,甚至索要百萬元“喝茶費”。企業的固定投資和廠房連在一起,搬遷費用高昂,面臨兩難抉擇,不少企業就這樣夭折了。
此外,原料、人工成本逐年上漲,模具制造設備動輒上百萬元,小微企業難以獲得融資,也就難以擴大生產。這一行業的“季節性”明顯,一年中有幾個月幾乎接不到訂單,設備、人員處于閑置狀態,卻仍然要維護設備、發工資。小微企業的生存危機與日俱增。
在共享工廠,小微企業主不用再擔心高昂的廠房租金,不用再購置高價設備,不用再頭痛設備、人員空置。企業主張亞洲告訴記者,加盟眾創空間后,其企業成本直降了40%,效益提升了30%。“我現在不用自己養那么多工人,一年可以做到500萬元左右,企業利潤大幅提高。”
剛滿30歲的“創客”何云付告訴記者,此前他在外面創業組建了一個小團隊,生存非常艱難。來到Mould Lao眾創空間后,高昂的設備可以共享,按實際使用時間付費,辦公、財務、廠房、法律顧問等,均由眾創空間一條龍幫他搞定,企業成本大降。目前15個人的團隊,每年產值達四五百萬元。
共向制造的模式也獲得了社科院和國家信息中心的肯定
“制造業將成為未來共享經濟的主戰場。”中國社科院財經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認為,共享制造能充分利用閑置生產設備,降低企業成本,信息精準對接,推動制造業實現轉型。
“共享制造”孕育著未來社會生產分工形態的巨大變革。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新紅說:“在這一模式下,企業可以換個玩法更好活下去。”
對此,大家怎么看?請文章留言部分發表你的意見!
(來源:印商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