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環保部、發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及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共同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方案提出,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數同比下降15%以上。

各地各相關行業要擬定好錯峰生產方案,除滿足達標排放要求的電爐、天然氣爐外,其他采暖季實施停產,特殊情況確需生產的,應報地市級人民政府批準;電爐、天然氣爐在黃色及以上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應停產。
不僅包裝行業,多行業面臨停產限產,運輸也受影響。
還有半個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就要開始錯峰生產,如果重污染天氣,包裝企業都被迫停限產了,那么會帶來什么問題?
0
交不上的貨
重污染天氣的出現,沒有預期,沒有征兆,如果無法正常穩定的生產,無法按照合同規定去按時交貨,損失的不僅僅是這一個訂單,可能還有巨額的合同未執行罰款,更重要的可能是采購商對包裝廠誠信問題的考評,下一次,采購商還敢找不能穩定供貨的企業合作嗎?
02
還不起的貸款
包裝廠作為供應商的同時,自己也是包裝印刷設備、原輔材料等產品的采購商,倉庫里堆滿了最新采購的原材料;工廠整改采購的生產設備;水電費……很多人都以為包裝廠老板很有錢,但哪個老板不是用的貸款?如果工廠突然停產,不能按時交貨,資金鏈斷裂……
03
工廠工人
一個企業的停產,毋庸置疑,最痛苦的是鑄造廠老板,但是,工廠工人是更加痛苦的,不敢失業,不敢生病,因為“上有老,下有小”,會讓很多家庭都斷了生活來源!
04
廠房設備
看著停止運轉的生產設備,最是老板們頭疼的地方。有些是剛剛貸款購置的設備,正是需要加快運轉以償還債務的時候。但是,因為霧霾停產,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設備折舊和現金流的枯竭。坐困于寂靜的廠房,無數包裝廠老板們的心在滴血!
辛苦打拼下來的工廠,辛苦開發出來的客戶,辛苦培養積累的團隊,都在停產這一霎那付之東流,老板和員工們的心跳都要停止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