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在高阻隔薄膜制造領域,7層和9層生產線已非常成熟,9層生產線代表了最先進的技術。然而,細川阿爾卑那(Hosokawa Alpine)專利X系列11層模頭實現高度的靈活性。它帶有11個螺旋分料器的共擠出模頭,側重于擠出生產線的靈活性,由11個相等的層提高了靈活性。
SmithersPira預測,2019年之前高阻隔薄膜消費量將每年增長5%
據SmithersPira市場報告“2019年前高阻隔包裝薄膜的未來”統計顯示,2014年,全球使用的高阻隔薄膜的市場總量達到176萬噸,市場價值為159億美元。
高阻隔薄膜是指厚度介于25~250μm之間,透氧率小于5cm3/24h的柔性薄膜。
SmithersPira預測,在2019年之前,預計消費量將每年增長5%。
高阻隔薄膜用量不斷增大,是因為市場對具有較好產品保護功能的包裝材料需求增加,特別在食品、飲料以及藥品應用領域尤為明顯。
九層高阻隔薄膜生產線代表先進的技術,可在連續生產中實現薄至1μm的層
與商品包裝相比,高阻隔薄膜所占市場份額較小,但該市場不僅增長前景較好,而且利潤率也較高,所以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
根據目前的估計,僅新型吹塑薄膜阻隔膜生產線每年要安裝約20條。在高阻隔薄膜制造領域,7層和9層生產線已非常成熟,9層生產線代表了最先進的技術。
在生產用于食品的高阻隔薄膜時,一般是通過粘接層將聚烯烴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和聚酰胺(PA)層結合在一起,以達到所需的性能。除了特別需要復雜的生產機械之外,阻隔材料是重要的成本因素,因此要針對特定應用場合進行優化,盡可能減小層的厚度。
對于最常見的阻隔材料EVOH,可在連續生產中可靠地實現薄至1μm的層。
德國奧格斯堡Hosokawa Alpine測試中心的Alpine 11層吹塑膜共擠生產線
靈活性不僅體現在5~11層的阻隔薄膜上,而且還體現在原材料的極高通用性方面。細川阿爾卑那(Hosokawa Alpine)專利X系列11層模頭實現高度的靈活性。
它帶有11個螺旋分料器的共擠出模頭,側重于擠出生產線的靈活性,由11個相等的層提高了靈活性。
它可實現各種層結構,因為在任意擠出機中都可以采用各種適用的材料,盡管材料粘度有較大的差別,因此不用更換螺桿就可實現各種層結構。此外,對稱結構(如層壓薄膜)和用于熱成型的不對稱結構,以及層厚度相同或層厚度差別很大的層結構均能實現。
例如,由低成本材料制造的較厚的層可采取由相鄰擠出機擠出相同材料,形成相鄰的層來實現。
11層生產線的層數增加提供了全新的材料組合可能性,從而可以減小層厚度,以此來降低成本,或開發新產品,例如不再需要下游的復合膜工藝。
據評估:9層薄膜的最大生產速度可達到420kg/h,而11層薄膜的生產速度可比其快30%,達550kg/h。由于產量增大,11層吹塑膜生產線的額外投資成本,相當于9層生產線投資成本增加約10%~15%,所以企業若投資11層薄膜生產線,有望在1年之內收回成本。
(本文作者:細川阿爾卑那薄膜擠出分部執行副總裁Holger Niemeier、工程博士兼研發經理Michael Heinec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