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十年磨一劍,但對于中國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而言,有多少企業能夠做到十年?眾多的企業在三年或五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就銷聲匿跡。究其原因零零種種,但終究是某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從而導致企業贏利能力逐漸喪失,企業全面蹦盤,被淘汰成為了必然。
一個企業必然是從小做大,最初需要解決的是生存問題,如果去探索每一個企業在發展初期如何解決生存問題,可能達到的答案會有很多種。
筆者曾深入了解了H省某白酒企業,該企業是個典型的家族式企業,位于H省H縣的W鎮G村,哥哥是董事長,弟弟是營銷總經理,女兒負責財務,弟媳負責生產,生產工人以及銷售人員大都是自己的親戚以及來自村里的鄰居。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曾聘請了外來人才擔任營銷總經理職務,但終究由于老板太多,工作開展難度大,大多半路夭折。企業創辦初期,由于L總曾在本地有著多年商貿公司的操作經驗,縣城以及鄉鎮網絡健全,生產的低檔白酒在本地鄉鎮市場也一路暢銷。
9年的歷史,一直采取底價承包的模式,銷售人員或經銷商自己開發產品,也曾在H省南部個別市場風靡多年。2005年,該企業在地方政府龐大的保護傘下,開始籌備如何快速發展壯大,這場高昂代價的游戲就此上演。
“發展才是硬道理”,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可如何發展,每一個企業的經營者都會去研究這個關乎企業命運的課題。H縣這個國家級貧困縣,政府也在考慮如何發展。
H縣和中國其它城市一樣,開始籌建開發區,大搞招商引資。L總似乎看到了發展的希望,著力公關,大面積圈地,協助政府招商。工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方努力,與某公司達成協議,籌建啤酒廠,L總出地,合作公司負責籌建廠房,合作公司占大股。
政府需要的是政績,給了地你需要給他錢,L總四處籌錢,將多年積蓄全部投入到啤酒廠這塊土地上,但仍有大的差額。銀行催地款,啤酒廠出不了效益,白酒廠缺乏投入,市場停滯不前,淡季太淡,旺季不旺,無基礎市場支持,資金鏈出現嚴重問題。
L總是個聰明人,遇事總是成竹在胸,銀行貸款下不來,自持資金不足,如何圈錢?
一次偶然的機會,L總再一次看見了曙光,H省W企業,本是蜷縮在X市的區域品牌,在和Y外腦公司合作以后,2年的時間迅速成長為全省性領導性品牌,銷售額也逐年翻番。
靈感突襲,聘請Y公司將自己經營多年的白酒進行全面整合,利用Y公司在H省的美譽度設計圈錢。Y公司挑選服務客戶是有所標準,那這樣一個小廠如何能夠吸引Y公司的眼球呢?
在與Y公司談判的時候,年銷售額1200萬元被L總夸大到6000萬,一屁股欠款被說成這些年從未貸過款,自持資金是良性,最新貸款1000萬元馬上就能下來。L總雄心勃勃,一個月近10萬元的服務費用,L總也沒有提出任何意義,服務合同在這樣的背景下簽定下來。
合作正式開始,Y公司成立獨立的項目組進駐企業,從品牌塑造、市場管理和營銷組織變革三大板塊對該企業進行深入服務。
這個時候Y公司項目人員才真正感受到企業存在的問題比想象中要嚴重的多。企業根本就沒有基礎市場,銷售額6000萬是莫須有的。人力資源匱乏,企業人員最高學歷是高中畢業且為之甚少,大多員工初中都沒讀完。
一大串問題和疑問擺在Y公司的面前,但既然合作了,就要把事情做好,再難也要一步一步做。先從人開始,Y公司代替企業前往人才市場招聘,組織培訓,幫助企業洽談經銷商,所做的工作完全超出了Y公司的服務范圍。
在Y公司的努力下,企業順利召開了第一次招商大會,來自全省各地的經銷商在聽取了Y公司的講課后信心十足,相信在Y公司系統化的運營下能夠創造H省白酒市場的一個奇跡。
招商會結束,來自全省各地的貨款相繼打入企業的帳戶上,L總笑了。但隨即問題出現了,錢沒了,幾天之內錢沒有了,全被L總拿去還貸款了。供應商的款項沒有錢打過去,瓶子、包裝、相關促銷宣傳物料都到不了位,在經過半個月時間后,每個市場只發了為數不多的貨物,更別提促銷物料了,餐飲渠道進不去,終端鋪貨受阻,電視廣告等等跟不上,產品知名度無法塑造。經銷商信心受損,銷售人員士氣低落,Y公司也無計可施。
由于沒有任何市場支持,很快大的問題出現,經銷商相繼退貨。L總在走訪J市市場時被經銷商扣留,答應全額退款才能放人。整個企業全面停止運行,銷售人員以及后勤管理人員無事可做,工資又無法領取,相繼辭職。企業病入膏肓,Y公司仰天長嘆,“騙子啊”!!!
我們看上面所說的這個企業,用一句俗語來形容最為貼切那就是“還沒學會爬就想學走了”。該企業病入膏肓究其原因到底是誰的責任?是Y公司的責任,顯然不是,是經銷商的責任?也不是。
我們很清楚了,是企業的責任,多大的鍋做多大的餅。對于小企業而言,應該立足自己的核心產業,在有一個良好的市場以及資金的基礎上才能尋求更大的發展。
1首先是戰略
小企業,企業的戰略就是尋找機會,要尋找到市場空白點,尋找機會其實是戰術動作,但小企業沒有必要制定規范的戰略,企業的核心目標是求得生存,戰術性動作就是戰略。然后,企業立足于市場機會,依靠“品類第一”策略,迅速使自己在該空白市場成為領導品牌。
樹立自己的核心市場,以點帶面,只有樹立自己的核心市場,才能保證自身良好的現金流。切勿攤大求全,大市場大品牌戰略是大企業考慮的事情,市場的擴大也就意味著投入的增大,而投入的增大往往不代表收入的增加,小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一般都比較差,是不具備做大市場和抗擊大風險的能力。
把最擅長的做到最好。傳統的木桶原理認為,取決與一個桶能裝多少水決定于最短的那個木板。現在我們認為小企業需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將最長的那塊木板做到最長。木桶不一定要裝水,還可以裝石頭或其它東西。
2其次是產品
在中國營銷4P中,產品和渠道是制勝的決定性要素。產品是開路尖刀,產品是打天下的手段,渠道是基礎,渠道是收割機,渠道把產品打下的成果一一收于囊中。
現代的營銷,已經從以前的廣告戰變成了產品戰和渠道戰。產品成了一切營銷要素和活動的出發點、造勢點。沒有產品,一切營銷都是空談。所以,現代營銷都圍繞產品而展開,而產品最關鍵的則是創新。無論企業有沒有真正革命性的產品創新點,企業都必須對產品進行創新,不斷地推出新產品,沒有產品創新就沒有市場,也不會有成功的企業。
小企業,產品要力求單點突破。這個單點,并不是指產品只能做一個,而是指產品的定位或概念必須單一,企業在進入市場之初,沒有能力運作“多產品、多渠道”,一般會選擇一個核心產品(或一個核心產品帶領的一個產品系列)進入市場。在產品定位和品牌定位上只能選擇一個精準的定位,即做“品類第一”,通過集中資源,力求在局部市場或某細分市場上取得領先地位,在單點上取得突破。小企業,產品的點患散患多,貴精貴專一,單一的力量最大。
3再次是人力資源
小企業需要建立自己一支對企業具有高忠誠度的銷售隊伍,將最好的人員放在銷售崗位上,一切以銷售為核心,銷售起來了必然會帶動后勤支持部門的成長。
在銷售隊伍組建的時候,設計一套靈活多變的薪資考核體系,要讓銷售人員明白只有企業成長了,銷量上去了,個人的腰包才能鼓起來。
我們祝愿中國的小企業能成長為大企業,大企業能塑造成百年企業!大家一路走好!!!
● 信息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作者: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