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題
1、纖維素是由葡萄糖結構單位構成的直鏈狀高分子糖類,其分子式簡寫為(C6H10O5)n,n稱為(聚合度)。
2、堿法制漿按所用蒸煮化學藥劑的不同,可主要分為(硫酸鹽法)和(燒堿法)。
3、有效堿(E.A., Effective Alkali):燒堿法中指NaOH,硫酸鹽法中指(NaOH-1/2Na2S), 通常以Na2O(或NaOH)表示。
4、蒸煮藥液滲透是按兩個不同的過程來達到的,即(主體滲透)和擴散滲透。
5、蒸煮過程化學反應進程分為(初始脫木素)階段,(大量脫木素)階段,(殘余脫木素)階段。
6、目前世界上廢紙的脫墨破變采用的有洗滌法、(浮選法)以及洗滌浮選相結合的方法。
7、洗滌方式通常可分為(普通洗滌)和(逆流洗滌)。
8、段是指(尾漿)經過篩選或凈化的次數(shù)。
9、排渣率:篩選后排出的(漿渣)占進漿量的百分比。
10、傳統(tǒng)的漂白方法分為(氧化漂白)和(還原漂白)。
11、黑液固形物大體上包括(有機物和無機物)兩部分;有機物含量占70%左右,無機物含量占(30%)左右。
12、黑液的濃度是指黑液中(固形物)含量的多少,常用波美度或(相對密度)來表示。
13、紙面施膠的方法分別為:(內部施膠)和(表面施膠)
二、選擇題
1. 竹纖維原料屬于下列哪類纖維原料(B)
A.木材 B. 草類 C. 韌皮類 D. 棉麻類
2. 硫酸鹽法蒸煮比燒堿法蒸煮主要增加了哪種化學藥劑(C)。
A.硫酸 B. 硫酸鎂 C. 硫化鈉 D. 氯化鈉
3. 有效毛細管截面積在堿法制漿中隨PH值不同而變化,當pH大于(C)時,才顯示其全部效應。
A.12 B. 12.5 C. 13 D. 1.35
4. 通氧的堿法蒸煮技術,氧氣是在(B)條件下通入的。
A.酸性條件 B. 堿性條件 C. 中性條件 D. 任何條件
5. 下列不屬于廢紙疏解設備的是(D)
A.高頻疏解機 B. 纖維分離機 C. 復式纖維機 D. 除渣器
6. 擴散系數(shù)D表示物質在介質中的擴散能力,溫度高,分子動能大,D值(A)。
A.大 B. 小 C. 不變 D. 不清楚
7. 次氯酸鹽漂白一般都是在(B)范圍內進行,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鈣。
A.酸性 B. 堿性 C.中性
9. 網成形器的型式分類中,下列不屬于此分類的有(C)
A. 輥式 B. 脫水板 C. 篩板塔式 D. 復合式
10. 纖維最長的造紙原料(D)
A、楊木 B、紅松 C、綿竹 D、棉花
三、判斷題
1. 用堿量指蒸煮時活性堿用量(重量)對絕干原料重量的百比。(對)
2. 絕干原料是指含水10%的纖維原料。(錯)
3. 紙漿硬度表示蒸煮或漂白后殘留在紙漿中的木素及其它還原性物質相對含量的一種指標。(對)
4. 蒸煮液的滲透速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加速。(對)
5. 蒸煮溫度和蒸煮時間是互相影響的兩個因素,溫度升高可縮短蒸煮時間,為了提高產量蒸煮溫度越高越好。(錯)
6. 稀釋因子與紙漿的洗凈度及送去藥品回收的廢液濃度有密切關系,稀釋因子越大洗凈度越高。(對)
7. 存在于纖維內部的廢液可以通過擠壓的方式進行分離。(錯)
8. 粗漿經篩選凈化設備后分選出來的合格纖維稱為良漿。(對)
9. 殘氯是指漂白終點時,尚殘存的有效氯。(對)
10. 氯化木素不易溶于堿性溶液中,所以阻礙了漂白作用。(錯)
11. ClO2是一種有選擇性的氧化劑,能在有效地脫除木素及其他有色物質的同時,對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的氧化作用較少,可獲得白度85%以上的強度較高的紙漿。(對)。
12. 在堿性次氯酸鹽漂白中纖維的潤張較大,帶有黃色的分解產物不易從纖維中擴散出來,因此應進行酸處理。(對)
13. 為了節(jié)約漂液,次氯酸鹽漂白終點殘氯控制得越低越好。(錯)
14. 白液指綠液加石灰苛化后的乳液經澄清或過濾后的清液。(對)
15. 黑液提取率:蒸煮后從漿料中所提取得到的固形物的百分數(shù)。(對)
16. 堿回收率是指蒸煮用的堿經回收后(不包括補充芒硝)得到的堿量占蒸煮用堿量的百分數(shù)。(對)
17. 黑液黏度大于“臨界黏度”后,黑液濃度會急劇下降。(錯)
18. 供風是為了供給黑液燃燒和化學反應所需要的氧氣,風量大有利于燃燒,所以黑液燃燒空氣量額供給越大越好。(錯)
19. 靜電除塵的作用是凈化煙氣,回收堿塵,提高堿回收率,減少煙氣對大氣的污染。(對)
20. 紙頁的定量波動可分為橫向波動和縱向波動。(對)
四、簡答題及名詞解釋
1. 備料的目的?
答:
1) 維持正常的連續(xù)的生產需要貯備一定數(shù)量的原料。
2) 為了改進原料的質量,必須將原料貯存一個時期,以對紙漿的生產帶來有力的條件。
3) 防止因自然災害后,由于農作物欠收而引起的原料緊缺。
2. 堿法蒸煮的主要目的?
答:堿法蒸煮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堿性化學藥劑,格局不同類型紙漿的需要盡可能地除去纖維原料中的木素,保留纖維素和半纖維素,并使纖維離解成漿。
3. 剝皮反應?
答:在堿法蒸煮的過程中,纖維素大分子的還原性葡萄糖末端基對堿不穩(wěn)定,被逐個剝落而溶于蒸煮液中的反應稱為剝皮反應。
4. 漂白的目的?
答:漂白是用漂白劑與紙漿中的木素和色素作用使之變成可溶物溶出或變色的物質保留在漿中,從而達到漂白的目的,同時保持紙漿適當?shù)奈锢砗突瘜W性能,滿足抄紙的性能要求。
5. 堿回收的目的?
答:堿回收的目的就是將這些鈉鹽轉化成氫氧化鈉和硫化鈉,再回到生產過程中使用,這樣既可以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又可降低化學品的消耗,同時回收有機物燃燒時放出的熱量,產生蒸汽供本系統(tǒng)使用,可降低生產成本。
五、問答題及計算題
1. 某廠立鍋容積200m3,裝入料片50t,料片水分30%,求絕干裝鍋量、風干裝鍋量和料片含水量。
解:絕干裝鍋量G1=G2(1-w)=50*(1-30%)=35t
風干裝鍋量=35/(1-10%)=38.9t 料片含水量V=G2*w=50*30%=15t
2. 為什么在毛毯的運行中要保持標準線平直?
答:毛毯在正常運行中,標準線應和壓輥保持平行。如果毛毯整個橫幅上松緊不一或壓輥壓力不均勻時,常會發(fā)生毛毯標準線中間凸進或凹出或全線傾斜等現(xiàn)象,使毛毯孔眼由方型變成菱形,縮小有小脫水面積,影響脫水能力,也常因此造成濕紙壓花等紙病,縮短毛毯使用壽命,所以應該注意控制毛毯標準線的正常運行。
3. 打漿的影響因素?
答:
(1)漿料性質
(2)打漿比壓與刀間距
(3)打漿濃度
(4)通過量和時間
(5)打漿溫度
(6)刀片厚度和材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