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寧波8月1日消息(記者杜金明 通訊員臧憲朋 李玖玲)寧波梅山檢驗檢疫局近日通報,截至上半年,梅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相繼檢出四粒材小蠹、花藺水象、中對長小蠹、隱翅蟲科、根小蠹屬、苜蓿葉象甲、雙齒谷盜、滑刃屬線蟲、懸鈴木屬、白茅屬種子、糖膠樹種等有害生物數批次,這些有害生物大都附著在進境貨物的木質包裝上。另外,檢疫人員在進境木質包裝中檢出無IPPC標識或者IPPC專用處理標識不符合規定100余批次,行政處罰逃檢5批次。并不起眼的貨物木質包裝因頻頻攜帶危險性有害生物而倍受各國口岸的重視。
據了解,近年來隨著我國外向型經濟的不斷發展,進出口貿易規模的逐年擴大,木質包裝作為一種特殊的貨物附帶物已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于進出境貨物上,但其質量卻參差不齊。自2006年我國正式執行國際植物保護公約組織(IPPC)制定的《國際貿易中木質包裝管理準則》這一國際標準后,我國對進境木質包裝的檢疫查驗工作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并發現了進境木質包裝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
據一線檢驗檢疫人員介紹,目前梅山口岸進境木質包裝主要存在以下問題:木質包裝中附著的有害生物種類多而雜;木質包裝及集裝箱箱體混合其他垃圾如碎紙、碎塑料、少量土壤等;木質包裝裝運不當;木質包裝標識不規范;木質包裝申報不正確等。據檢驗檢疫人員分析,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個別進出口商為了降低成本,在木質包裝二次利用時,未重新處理和加施標識,導致IPPC標識中英文簡稱與貨物輸出國或地區不符;另一方面與IPPC除害處理標識加施過程存在漏洞等原因也有一定關系,檢驗檢疫人員在對進境木質包裝的檢疫查驗工作中發現,部分進境的木質鋪墊材料雖已加施IPPC除害處理標識,但卻仍帶有明顯蟲孔且伴隨藍變特征,甚至周圍出現大量條狀蟲粉。
根據國際植物保護公約組織的規定,加施IPPC標識的木質包裝應該是安全、無害、不攜帶活體有害生物的,但事實證明即使加施了IPPC標識的木質包裝也并不是完全安全可靠的。由此表明頻繁的國際貿易導致木質包裝來源國復雜、分散,且各個國家標識加施企業檢疫處理質量參差不齊,部分企業并未嚴格按照國際標準的溫度、時間進行檢疫處理。其次國際貿易中的木質包裝往往是重復使用的,易受境外二次倉儲、中轉環節等不利條件的影響,引發疫情的二次感染。讓人容易忽視的更一個環節是木質包裝首次檢疫處理合格后,仍需進行維修、加固、更換等環節,導致部分未經處理的木質材料被直接投入使用;最后也有可能是人禍的原因,檢疫人員分析不能完全排除某些國外發貨商為逃避檢疫處理費用而偽造IPPC標識的可能。
梅山檢驗檢疫局提醒相關企業要防止有害生物隨質量不合格的木質包裝進入中國境內,共同維護口岸的衛生安全。要關注進境木質包裝的質量,在簽訂合時加入進境檢疫條款,防止因包裝檢疫不合格的原因給自身帶來經濟上的損失和通關上的不便。改善貨運過程中木質包裝的二次倉儲、中轉環節的條件,防止引發疫情的二次感染。要了解掌握國際植物保護公約組織(IPPC)制定的《國際貿易中木質包裝管理準則》,學會基礎的識別IPPC專用處理標識真偽的方法,不給不法商販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