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2016)”顯示,2016年全國省市文化產業的均值達到了73.71,比2015年的73.65略有上升,且從2010年起,年平均增速1.08%。從均衡度來看,2015-2016年整體呈現波動上升趨勢,說明文化產業的生產力、影響力、驅動力均衡發展。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印刷行業發展的新動能、新成就、新機遇呈現出怎樣的特點呢?
智能——印刷與科技融合
說到印刷業與科技的融合,北人集團的智能化工廠想必是很多人最先想的。智能工廠具有生產設備網絡化,實現車間“物聯網”;生產數據可視化,利用大數據分析進行生產決策;生產文檔無紙化,實現高效、綠色制造;生產過程透明化,智能管理,一目了然;生產現場無人化,最大限度減少人工干預五大特點,是印刷行業向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實現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黑科技”助力智能印刷,由杭州科雷機電研制的一鍵印刷EZcolor智能系統被稱作“印刷黑科技”,一經推出便引起了極大轟動。其具有一鍵印刷模式的智能演示,該模式只需要一名印刷工人操作,從接單開始,印前處理,一鍵印刷,沒有經過任何調整,就印制出了合格率100%的印刷品,促進企業由傳統印刷轉向智能印刷。
小編說:傳統印刷走向智能印刷是必然趨勢,要實現智能印刷還需要產業鏈的協同配合。智能化自動化裝備升級,是印刷、包裝從業者面臨的一場“自我革命”。
紅利——印刷遇政策支持
廣東省與安徽省公布了2016年第一批、第二批擬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名單,其中造紙及包裝印刷企業東莞有10家,安徽省有18家。根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規定,認定后三年內,企業將得到國家在科技研發、創新資金、企業管理和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大力扶持。
根據《促進長沙市印刷業發展若干政策規定》的通知顯示,長沙市出臺了多條優惠政策,旨在重點扶持市內的60家印刷企業,包括符合條件納稅人可免繳稅款、高新技術企業可減繳所得稅、小型微利企業可獲儀器購買補貼等。
為鼓勵和引導印刷企業進行技術、工藝、管理、產品、業態等創新,福建省局出臺了《福建省印刷企業轉型升級扶持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并設立福建省印刷企業轉型升級扶持資金,對省內的印刷企業每年都進行補助。
小編說:政策的扶持指導加快印刷產業發展步伐,助力印刷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品牌——印刷企業奮斗產物
品牌與企業的奮斗是不可分割的,企業發展過程中所具有的深耕細作的工匠精神,創造出了品牌價值。中華商務于2016年美國印制大獎中奪得29項大獎,其中包括3項班尼獎,時至今日,中華商務已獲得71個班尼獎,成為亞洲唯一連續二十年獲此殊榮的印刷公司。此外,中華商務還在2016年奪得27項美國金墨獎和5項香港印制大獎。
雅昌文化集團在2016年美國印制大獎中,榮膺7項班尼金獎,同時還榮獲17項優秀獎、20項優異獎,獲獎總數高達44項,成為2016年度全球獲獎總數最多的企業。此外,雅昌集團還在2016年獲得10項香港印制大獎,獲獎總數連續三年為全場之最。
小編說:品牌價值是品牌管理要素中最為核心的部分,與如何在同類別的市場競爭中取勝具有重要關系。
創新——印刷告別黑與白
從2017年1月3日起,《中國日報》將在全球范圍全部版面實現彩色印刷,創刊36年之后徹底告別黑白版面。《中國日報》同時對版面設計優化升級,為全球讀者帶來五彩繽紛的新年祝福。以全彩印刷與視覺創新發掘紙媒潛力,加強深度報道,通過主文、配文、圖片、圖表、插圖等全要素設計,對報紙進行雜志化包裝,以期更好地呈現中國故事。
自2017年1月1日起,《文登大眾》四個版面將全彩印刷,力求給讀者以更美的視覺享受。實行全彩印刷后,各個版面將更加清新悅目,報紙的品質和新聞表現力將躍上一個新臺階。
小編說:全彩印刷拓展了視覺元素,傳統媒體通過不斷創新,為讀者奉獻更多更美的精神大餐。
火花——印刷結合互聯網
傳統產業與互聯網碰撞出了火花,印刷行業面臨著全新的機遇與挑戰。印刷行業雖然擁有千億級的市場,但因小批量、個性化訂單眾多,工藝種類紛雜、標準化程度低,難以實現規模化量產,導致單位成本高價格貴,利潤低。隨著印刷行業與互聯網的不斷結合,各種網絡印刷平臺抓住機遇,搶占市場,滿足印刷用戶的碎片化需求。
印刷與互聯網的融合發展的如火如荼,越來越多的印刷電商涌現。印刷電子商務平臺的出現,為轉型期中國印刷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價值的服務,而面對行業洗牌加劇、盈利能力減弱、經營成本上升、環保壓力加大等困難,行業也非常需要這種基于互聯網狀態下的新的服務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何擺脫相似的商業模式與競爭方式仍然需要企業深入思考。
小編說:互聯網顛覆了眾多行業的傳統發展模式,如何運用好這一重要工具成為企業成功關鍵。
教育——印刷的產業外延
2016年11月23日,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中國證監會無條件通過盛通股份此前購買北京樂博樂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100.00%股權資產一事。這標志著盛通股份成功并購中國兒童機器人教育領軍企業----樂博教育,為實現盛通股份布局教育產業,打造教育、出版文化綜合服務生態圈的戰略目標,掀開了嶄新的篇章!
在教輔材料印刷上,印刷產業上下游積極踐行綠色環保理念,目前全國12億冊中小學教科書、1億冊教輔材料和青少年讀物以及60%的票據都實現了綠色印刷。如今,全國約50%的印刷企業制定了環保制度、采取了環保節能措施;采用綠色印刷的出版物涉及全國40%的出版社;總局質檢中心在2016年3•15質檢活動中對綠色印刷圖書質量進行了抽查檢測,合格率達到100%。
小編說:“教育”是人們公認的朝陽產業,印刷與教育如何更好地融合?如何借助教育的發展優勢實現自我提升成為當下需要思考的要點。
環保——印刷堅持綠色化
如今,環保似乎成為了各行各業熱議的焦點,在印刷行業中也不例外,早在2010年,便已開始實施綠色印刷戰略。六年來,在全行業共同努力下,綠色印刷不僅成為發展共識,而且付諸實踐,逐步深化拓展,成為推動我國從印刷大國向強國邁進的重要舉措。全國有超過一半的印刷企業采取了環保節能措施;總局發布了4項綠色印刷行業標準;已有1031家企業通過綠色印刷認證,31個省(區、市)都具備了綠色印刷生產能力。
印刷企業作為實施綠色印刷的主體,勇于擔當社會責任,自覺踐行環保理念,主動實施綠色印刷。例如,北京華聯、北京盛通等印企積極開展綠色印刷認證工作,成為首批通過的印刷企業;東莞金杯實施工藝技術設備改造,成為亞洲首家采用CTP系統的企業;北京雅昌積極倡導環保節約的設計理念打造藝術精品等等。
小編說:綠色發展是永恒主題,印刷行業的綠色化需要全體印刷人的共同努力,共同開創產業發展新格局。
2017年,讓我們擼起袖子加油干,印刷業明天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