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罐油墨包裝的利與弊
歷來行業突破都是由一項項的創新技術驅動而發生的,印刷行業也是如此。
從八十年代的激光照排技術、九十年代的CTP(計算機直接制版)技術,到后來的數字化工作流程、數字印刷技術和互聯網IT技術等,它們或是提升生產效率,或是降低生產成本,或是改變了運營及商業模式……,在過去三十多年的時間,印刷人驚喜地看到隨著電子信息技術、自動化智能化技術、互聯網技術的飛速進步,極大地推動著印刷產業的變革和發展。
自動化智能化加快印刷產業變革
那么下一個對印刷產業帶來變革性影響的技術又將是什么呢?
受嚴苛環保政策、國民環保意識不斷增強以及印刷行業持續低靡的影響,印刷企業對具有環保理念、工業自動化理念以及精細化管理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長。我們今天向大家介紹的這項技術,采用創新的有機納米材料技術,改變了油墨的包裝方式,目前試推廣階段,已得到業內專業人士的普遍贊許。看似一個小小的變化,卻蘊含極深的技術含量,被認為是印刷產業近幾年來最具價值、也最實用的技術創新。
鐵罐油墨包裝的利與弊
傳統油墨鐵罐
鐵罐油墨包裝已存在了上百年,是目前全球印刷業通用的油墨包裝方式。密封鐵罐包裝可使油墨與氧氣隔絕,油墨不易結皮,分子保持穩定,印刷適性及流變性保持最佳,這也是鐵罐一直作為普遍的油墨包裝方式的原因。鐵罐規格一般為1公斤或2.5公斤,不論何種規格,油墨用完后均會產生約5%的鐵罐殘余,形成一個個被國家環保部門認定為有毒固廢的廢棄物。作為有毒固廢,其處理還存在許多難題:用溶劑清洗會造成二次污染且成本高昂;焚燒會產生大量二惡英造成空氣污染。只有極少量印廠有條件把鐵罐當作固體廢物交由專業環保公司回收,不僅名額有限而且需要一年額外花費數萬元;而更多的印刷企業由于沒有處理條件或從成本角度考慮,多采用私自填埋或私下轉運拋棄,給我們的生存環境造成極大危害。
小包裝的鐵罐裝油墨,在使用完畢后,會有5%-7%的油墨殘留在墨罐中。按照一個三臺印刷機的工廠計算,一年浪費油墨約700公斤,直接損失2萬多元。而私下轉運、亂拋亂埋這些有毒固廢,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和損失更是不可估量。
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主的環保意識不斷加強,維護子孫后代的潔凈生存環境的愿望更加迫切。而國家對環保要求的力度更是不斷加大,這使一些較大的企業使用了大鐵桶加管道式集中供墨的方案,以臨時應對環保方面的要求。根據調查,目前二百公斤大鐵桶的油墨殘余量約在1kg到2kg之間,形成了更大型的有毒固廢。它們大部分被私下轉運到一些小型作坊進行處理。用有機溶劑處理后產生的廢液私自排放,對環境造成了更大傷害。更令人擔心的是,這些有機溶劑處理后的鐵桶又被用于一些小型食品、化工或油品加工業,可能直接危害人體健康。有些地區大鐵桶一時無法及時處理, 由于比小鐵桶占地面積更大,在一些垃圾場堆積成山,導致空氣和土地都被污染。個別油墨企業使用塑料袋套在大桶內阻隔污染鐵桶,但又導致堆積在塑料袋內的殘留油墨增多,更加難以清理。而容易私下拋棄的特點,導致大量塑料袋和大量殘留油墨對環境造成的傷害更加嚴重。隨著國家環保監督檢查力度的不斷加大,很快這些臨時應對方案都將面臨二次淘汰的局面。
大鐵桶固廢污染的冰山一角
在過去的很多年里,一直有業內人士試圖變革油墨包裝方式,但都收效甚微。
零固廢的紙袋油墨包裝方式橫空出世
全新的環保紙袋油墨包裝方式
令人欣喜的是,德國Nekoutex公司聯合瑞典納米研究的技術團隊,一直在積極研發的紙袋油墨包裝,現在終于悄然面市。這項環保技術巧妙地利用了造紙工廠在廢紙回收時對印刷品表面油墨的處理能力,使污染后的廢品變成可再生資源,將油墨儲存在紙包裝中進行儲運和使用,從而改變了過去有毒鐵桶污染環境的歷史。
也許有人會問,從鐵罐包裝到紙包裝的轉變有多大的難度?答案是非常不容易。由于油墨的特殊性質和對環保的極高要求,從一開始立項,項目小組就設定了極高的產品標準。
1、要保證原材料的來源必須環保。如果一個環保產品,原材料在源頭上不能實現環保,那么它未來的環保成本一定會不斷提高,甚至有失敗的風險。而許多食品加工企業的包裝產品需要環保的大豆油墨,也不允許包裝物自身有污染情況發生。因此研發團隊最終放棄了無機納米材料,而選擇了成本非常高的有機納米材料作為氧氣的阻隔層。它的主要原材料是木漿,其天然可降解的特征,使這種包裝即使被食用,也對人體無害。(目前有機納米材料還完全依賴進口)
2、要讓造紙廠可以回收。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紙包裝,并非真正嚴格意義上的紙包裝,因為其內層用塑料或紙塑鋁復合材料進行了復合,才能解決紙包裝的韌性和密封性問題。而一旦使用紙塑包裝或紙塑鋁包裝方式,則直接導致造紙廠無法回收,自然環境下也無法降解。因此,使用新的環保材料替代塑鋁內膜,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最終研發人員找到一種天然環保的材料做出斥油層,這種材料可以在60°c的廢紙回收容器中融化為可食用級別溶液,同時解決了夾層強度問題。
3、為了保證食品級油墨的安全,紙張的選擇也是一個慎重的考驗。最終通過大量實驗,研發人員選擇了國際上最優質的食品級包裝牛皮紙作為包裝基材。多達6層不同阻隔性的涂層復合在一起,為確保包裝性能達到預期的高要求,研發人員在專業實驗室內進行了海量的抗疲勞實驗,耐冷耐熱抗摔抗壓等,以保障油墨的品質和性能不發生改變。
4、實現最敏感的快干油墨在75°c高溫下,烘烤3天不結皮。有機納米材料的致密性,完美地實現了阻氧功能。為了防止涂層沙眼,油墨灌裝線上內部自動抽真空再充氮氣,保持正壓狀態,以創造最佳的氧氣阻隔性。
紙張研發成功后,與油墨供應商配合完成了全自動油墨紙袋灌裝線設備的研制,紙包裝袋的灌裝效率幾倍于以前,直接提升了油墨供應商的產能。同時由于其扁平的紙包裝形狀,大大節省了運輸空間和儲存效率。
油墨存儲空間使用率大大提高
從原材料到灌裝線,再到供墨設備的系統性工程
為了讓印刷企業使用起來更加便捷、更加高效,研發部門又建立了自動化設備的項目組。在紙袋包裝的基礎上,進一步向如何通過自動供墨來節省工廠成本的路上邁進。
全新的供墨系統在印刷機上磁吸安裝一個支架與檢測軌道,擠墨方式有半自動供墨以及全自動供墨等多種選擇。擠出墨后的紙袋展開僅一張A4過版紙的大小,直接進入印刷廠的廢紙處理環節即可。不僅節省了處理鐵罐固廢的費用,而且大大減少了油墨殘留。平均一袋2公斤的油墨,使用后紙袋油墨的殘量竟能下降到只有2克左右/kg,這也是其可以直接作為廢紙處理的原因。而傳統1公斤鐵罐的油墨殘量一般則高達50-70克,僅此一項可為印刷工廠每年產生幾萬元的直接經濟收益。
使用后的紙袋油墨殘量
此外,這套系統還有一個特別值得介紹的特點,那就是通過數字檢測墨槽中墨量高度,每分鐘對墨槽進行循環掃描,并與預定的墨量值進行比對,墨量不足時可自動啟動擠墨,無需人工參與。大大減少了印刷人員的工作強度,供墨精準控制。在自動供墨的柱狀容器中,還加有攪拌、恒溫等裝置,避免油墨結皮,使油墨處于最適合印刷的狀態,非常科學。
這項創新技術
將給印刷業帶來不可估量的變革!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近年年均消耗油墨鐵罐量在35億-40億個之間(包含膠印及凹印),國內年均油墨鐵罐消耗量則為15億個左右,正是這些鐵罐造成了大量的有毒固體廢物垃圾。據了解,制鐵罐不僅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鐵礦資源,而且處置用過的鐵罐更是一項不容易的工作。比如說需要將鐵罐內的油墨先清洗干凈,再進行熔化再生,成本非常高;也有直接進行焚燒的,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甚至有人直接進行填埋,遮人耳目,遺禍后代。隨著國家環保政策的不斷嚴格,執法力度不斷加強,印刷企業如果不能合理處置固體廢物,勢必帶來一定行政執法的風險。總之,無論是制罐還是處置廢棄鐵罐,都會帶來成本的消耗,以及對環境的污染。
項目人員介紹說,紙袋油墨包裝的研發初衷就是想從環保的角度改變印刷行業,體現印刷業對社會應盡的責任。而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突破了幾十年來一直困擾印刷企業的一些問題,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目前國內上市企業蘇州科斯伍德油墨股份有限公司積極參與了這個項目的大量實驗工作及市場測試使用,得到了印刷工廠的廣泛贊譽。該項目也得到了軍隊印協的大力支持,商業印刷領域apple的印刷供應商也紛紛采用了這種徹底環保的解決方案。
用戶都認為這是一項將給印刷行業帶來巨大變革的創新技術。
在和研發團隊溝通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這家公司將在德國和中國同時建設兩家新工廠,以滿足這項先進的環保技術在全球印刷產業的應用需求。看似很簡單的一個結果,包含著大量科技成果和研發人員的辛苦努力,目前該項目僅在中國就擁有20多項專利。該公司秉持對環境負責的企業宗旨,建立了專門的法律部門,配合環保部門協查,防止偽劣侵權產品流入市場,防止假冒環保產品對環境造成二次傷害。同時,隨著不斷的量產,目前該材料的價格已經低于鐵桶包裝的成本,這將大大促進該環保產品在產業中的推廣應用。
上一篇:創意無限:用光代替墨水的印刷紙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