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雷 天津科技大學
原文發表在《美術教育研究》2017年11月刊
作者信息:張立雷天津科技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中國包裝聯合會設計委員會/全國委員
天津市教委科研計劃項目:《綠色包裝設計的人文心理趨勢研究》 項目編號:2017SK002
摘要:在綠色經濟生活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之時,包裝的綠色設計已經擴展到人文心理層面,回歸本質的新生活哲學,順應“斷舍離”的人文態度。在沐野設計的茶盒包裝中,文化自信得以體現,在設計美學中逐漸融入本名族的傳統圖案美學、色彩美學,又通過現代設計手段,使包裝體現更多的中式“人文內涵”,來契合精神層面的包裝文化綠色趨勢。
關鍵詞:綠色包裝 人文心理
“浮漾濕濕的流光,昏而溫柔,迎光則微明,背光則暗淡,對于視覺,是一種低沉的安慰。”你能看出這是一組茶包裝的創意概念來源嗎?“舒服的綠色,與它的相遇,便如久別重逢嶺南的春日,設想濕潤的天氣里,加柴火,焙香茗,升騰煙波,幾盞淡茶入腹,煩惱自消除。”這是汕頭沐野設計的茶盒包裝釋義。(圖1 如煙)
圖1 如煙
低碳、智造,知識經濟是當下的熱點,綠色包裝也受到更多關注,以往的綠色包裝,多體現在環保材質、重復利用、可回收等方面,而包裝中的綠色人文心理設計,是我多年研究綠色包裝設計提出的新觀點。比如傳統文化在設計中的應用理論提出過不少,真正能在包裝實踐中應用的好的案例,屈指可數。當看到沐野設計的系列茶包裝產品,其濃郁的傳統文化情懷通過現代設計和工藝手段融合,深深的打動了我。
傳統文化并不是直接拿來在包裝中再現,就能稱之為“創意”,這也是一些追求“高檔”的包裝極盡奢華的誤區。而沐野的系列設計提煉文化精髓,以當代設計審美重新演繹傳統人文元素,將文化意念與視覺符號延其“意”、傳其“神”,并與茶葉產品本身的人文精神內涵達到共鳴。不但以茶香沁人心脾,還讓文化浸潤心靈,精行儉德的茶道精神和現代人追求綠色健康的消費理念得以融合。
如煙這款茶品包裝上,并沒有用大面積的色彩印刷圖案,而是將繁復的盤花圖簡化成單體結構用凹凸壓印形成淡雅的暗紋,小面積的核心圖案用了手繪方式結合傳統的金色,白色大量留白的標簽也起到調和作用。(圖1)
消費品與信息過剩,生活方式與消費意識的轉變,我們在“斷、舍、離”的心態下越來越要求產品個性化和差異化,同時流水線生產缺失的工匠精神又變得彌足珍貴。沐野的茶品包裝設計,從傳統藝術和文化中抽取形體結構、紋樣、肌理,用現代審美和工藝表現,追求意境,強調神似的抽象形式美,為我們展現了很強的人文精神和設計師責任,在眾多的茶葉包裝中可謂是一縷新風。
圖2 相宜
在“相宜”系列包裝中,將中式吉祥圖案、自然紋理甚至郵票的形式,結合現代印刷手段,表現了保其天真,成其自然,興之所至,最是相卻宜的意境,這也是系列盒子設計的初衷。(圖2)
圖3 遠觀
遠觀:足臨清凈地,身在圖畫中而不知的人,比比皆是。所謂“遙看草色近卻無”,適時的從碌碌的生活中抽身開來,沏上一壺茶。人生需要準備的,不是昂貴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再回看自己的生活,莫不是近睹分明似儼然,遠觀自在若飛仙。作品中山、竹、雨、水的圖像,似國畫手法,但去除了過多的繁瑣冗沉,呈現的卻是現代設計美學。(圖3)
在沐野的茶盒設計中,體現出中國文化中講究均衡和內在的節律感。設計構思以一當十、以少用多,也體現在設計學上經常提到的計白當黑。這種精煉的設計語言使視覺上無畫處皆成妙境,通過概括與取舍,以神達意、離形取意,達到得“意”忘“形”。色彩對比并不強烈,大面質樸色彩對比小面積墨色或彩色,體現沉穩安靜的文化心態。比如“聽香觀心”系列茶盒設計,將傳統書法、國畫、詩詞巧妙的融入到設計中,讓喝茶的心境從打開茶盒開始就浸潤其中。
圖4 聽香
圖5 觀心
聽香觀心:三五好友聽香品茶,或獨坐枯室觀見內心,一杯清茶總是不可或缺,而茶盒,也不宜繁雜俗麗,不宜喧賓奪主,這款茶盒的設計,要成為的是茶的伙伴,質樸安靜,小小的驚喜,體現在盒面細節上,閑暇時候,或展開盒面畫卷臥游其中{觀心},或不累的碎片式閱讀茶詩〔聽香〕,正是設計的初衷,讓茶盒在飲茶的時候嫻雅且安靜,在茶余閑暇時候又帶著豐富的可閱性。(圖4、圖5)
沐野設計的另一組茶盒叫“冶茶山紀”,品牌的來源是出自晚唐《二十四詩品》之《洗練》:
如礦出金,如鉛出銀。超心煉冶,絕愛緇磷。空潭瀉春,古鏡照神。
體素儲潔,乘月返真。載瞻星辰,載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詩詞體現出體察樸素事理,保持品德高潔,迎著明凈月光,求得心神純真的境界。茶,用心“冶煉”之,則自然落盡一切雜質,而顯其素潔之本體。故名“冶茶山紀”。“冶茶山紀”追求的也是茶品的純粹和包裝的不設虛華。所以舊日包裹許多物件的草紙和靛青布料就自然而然成為設計這一系列的一個啟發。有了這樣舊日時光作為一個出發點,一切設計的展開非常順利,素潔宣紙做泡袋茶葉袋子,雕刻了不同品名印章,根據茶葉不同季節不同品種加蓋不同印鑒。(圖6)
圖6 雁落平沙
沐野設計的茶系列包裝,更符合人們的文化綠色心理。它改變了過去那種包裝材料和工藝設計過分奢華的偽精美風格。雖然也有很多茶葉類的包裝設計加入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但那種表面化的圖案疊加挪用顯得過于浮躁。這里篇幅有限,只是列舉了沐野設計具有代表性的幾個案例,其作品眾多,設計的文化心理傾向也貫穿其中。這樣的設計,對廠家能夠凸顯品牌,區別于同類產品在市場中突圍出來,對設計同行能引起我們思考設計師之創新與責任,對市場也有引領文化消費,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