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化媒體時代,萬物皆媒介、產品即營銷,產品外包裝獲得了從所未有的價值地位,包裝除了承載它最初的保護價值,還逐漸承載起產品的附加值,比如文化價值和情感價值等。它是媒介渠道,是品牌與消費者互動的載體,是內容發(fā)布的平臺,也是獲得大量曝光的機會。
包裝營銷順勢作為一個新生產物呱呱墜地,并快速地得到了快消行業(yè)的商界和品牌的青睞。在國外,有一個詞叫做“Packaged Mass Consumption Goods”,意指包裝消費品, 也說明了快消品的傳播是從包裝開始的。
包裝對消費者是否具備吸引力成為銷售轉化的關鍵點,作為消費者跟產品接觸的第一印象載體,自然越來越受到品牌和商家的重視。說到這里,必須提一下可口可樂的江湖地位,是它開啟了包裝營銷的大門,昵稱瓶、歌詞瓶、臺詞瓶、密語瓶,個性化的花式玩法玩了4年時間,效果依然不錯。
面對審美變化多端的年輕人,根本沒有可以一勞永逸的創(chuàng)意,那么問題來了,飲料品牌為了吸睛,都開過哪些腦洞呢?
內容型:
包裝即媒體版面
在包裝上玩內容營銷的品牌很多,國內比較典型的就是江小白、味全和可口可樂,大多是一些流行詞匯以及或俏皮、或情懷、或雞湯的金句,但是在這里并不想贅述它們,現(xiàn)在給你們看一下玩內容的高級玩家的玩法:
丹麥牛奶品牌Arla:

當國內的牛奶品牌還在花式玩轉脂肪含量的時候,丹麥牛奶品牌Arla已經開始在包裝盒上介紹食譜和講故事,消費者在享用牛奶的同時還可以接收食品安全提示、短篇小說、食譜等等,包裝盒儼然一份趣意橫生的日報。

△長身體又漲姿勢的包裝盒
無獨有偶,日本設計師 Yoshinaka Ono 把《每日新聞》印制在礦泉水瓶子上,用報紙新聞做標簽,這種做法提升了包裝設計的格調,同時提高了礦泉水在貨架上的辨識度,掃碼還可以查看更多、更詳細的新聞,這種創(chuàng)新方式實現(xiàn)了虛擬信息與真實環(huán)境的融合。

△這樣的礦泉水,喝了感覺會變聰明……
科技型:
產品即創(chuàng)新技術試驗場
2016年是VR產業(yè)爆發(fā)的一年,不少商家瞄準了VR這杯羹,可口可樂和麥當勞也湊了一波熱鬧。
用12瓶裝可口可樂包裝僅通過三個步驟就能打造一個虛擬頭套設備,利用紙板、雙凸透鏡等部件,幾分鐘內就組裝出一個看起來非常簡陋的3D眼鏡。凸透鏡的前部留一個放手機的空間,對于那些樂于嘗試但并不愿花錢的消費者來說,這樣的DIY小裝置是不錯的選擇。
可口可樂:

麥當勞也緊跟可口可樂的步伐,瑞典麥當勞推出虛擬現(xiàn)實開心樂園餐,用完餐后,根據(jù)圖示把包裝盒一折,一幅VR眼鏡就出現(xiàn)了,命名為“開心眼鏡”(Happy Goggles)。
△這個包裝盒,本菌可以玩一天……
功能型:
產品即實用裝置
領導突然需要一份文件,因為容量比較大,在線傳輸不方便,這時候多么希望手邊有一個USB,但偏偏怎么都找不著,好氣哦!
如果告訴你,某飲料罐就能實現(xiàn)這個功能是不是很神奇呀?
巴西飲料品牌Gladiator:

△關鍵時刻,你的手邊得有一罐Gladiator才行,哈哈哈哈哈哈
只要用戶拿起瓶子對著攝像頭掃一下,登錄Facebook帳戶,那么系統(tǒng)就會為用戶提供一個在線的存儲區(qū)域,供用戶存儲文件。即Gladiator搭建了一個云端的存儲系統(tǒng),Gladiator飲料瓶就是它的”鑰匙”,用戶需要時就拿瓶罐掃一掃就可以。技術原理相當于在瓶身上放置了二維碼,用戶掃碼后,系統(tǒng)自動為用戶打開后臺。
跨界型:
產品即共享用戶的載體
網易云音樂這兩年在社會化營銷上面都有不凡的表現(xiàn),先是玩了一把地鐵樂評專車,后又承包了音樂歌單專機。在玩膩了“樂評系列”和“音樂專機”后,大家都在期待它還能玩出什么新花樣來的時候,它玩了一把跨界營銷,并且玩得相當溜。
網易云音樂&農夫山泉:

網易云音樂精選30條用戶樂評,印制在4億瓶農夫山泉飲用天然水瓶身。此次活動同樣利用了AR技術,瓶身帶有黑膠唱片圖案,當消費者掃描此圖案后,手機界面自動出現(xiàn)一個沉浸式的星空,點擊其中出現(xiàn)的星球就會彈出隨機樂評。此外,這次樂評不止停留在“看”的階段,可跳轉至相應的歌單,無需下載,直接獲取最優(yōu)質最完整的音樂體驗。

△AR與音樂的結合,網易云音樂創(chuàng)造了國內營銷界的新紀錄
盤點了這么多飲料包裝,你們是不是很疑惑,包裝真的有這么重要嗎?
其一,包裝是產品賣點的代言人。包裝的好壞直接決定產品在消費者眼里的第一印象,包裝含有產品的基本信息,所以也算得上是產品賣點的載體。
其二,包裝是產品和消費者之間的“媒人”。社會化媒體時代,商家的營銷策略角逐中關鍵的一環(huán)是同消費者進行個性化互動,而包裝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只有足夠個性化的包裝才能吸引消費者來了解產品,進而促進產品跟消費者之間的“情感共鳴”。
包裝這么重要,但它卻不那么容易玩轉,首當其沖的是印刷成本,個性化導致印刷模板或者印刷材料增加;其次,這是個快速化發(fā)展的社會,快速消費、快速淘汰,任何創(chuàng)意的玩法都只能流行一陣子,因而包裝的創(chuàng)意也需要不斷調整和更新。
包裝很重要,但也很多挑戰(zhàn),那么問題來了,到底該如何玩轉包裝營銷呢?
包裝產品的目的是為了賣產品,那產品的包裝設計必然不能脫離市場,首先審美不能以個人的審美標準來決定,其次,材料決定設計的品味,再者,不同階段、不同地域、不同年齡段的消費者,消費水準和審美都需要考量。